枞岭村位于涧池镇以南1.5公里,全村面积2.9平方公里,辖区6个村民小组,共有450户1526人。村史馆于2017年10月,在县文广局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筹备,筹资50余万元,于2018年8月初建成开馆。
明末清初,受战乱及自然灾害的影响,陕南地区人口急剧减少,明清两朝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移民运动达到高潮。大量移民的迁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相互交融,使陕南更加趋向于“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枞岭村就是典型的代表。
枞岭是根据今枞岭村所在的枞岭梁得名的,古时这里是一片荒芜的岭梁,梁上有一棵古树,飘落下来的枞树籽发芽生长,慢慢发展成为枞树林,明朝天顺年间迁居此地的人们便将其取名为“枞岭”。这是枞岭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的组织沿革情况。
枞岭村从最初的没有固定办公地点,到现在有了整体的综合服务社区。村部变化的历程最直接的反映了枞岭村的发展、变化过程。村里姓氏以沈性、汤姓、陈姓为主。
移民带来的多民俗文化风情,在枞岭的土壤上播种生根,延续至今,这些老物件早已烙上了浓厚的枞岭印记,化为浓浓的乡愁回忆。
近年来,枞岭村在涧池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相继建成了沈氏家训展览馆、火龙果种植基地、卓乐电子、藤编、电商和东辉珠宝等社区工厂,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了生活富裕、村容整洁、风清气正的社会主义新村。
十天高速、平涧一级路、月南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村内通组道路四通八达。
村内以油菜、水稻种植为主导产业,在火龙果种植基地、社区工厂、沈氏家宴特色农家乐等市场主体的带动下,基本可以解决本地剩余劳动力问题。
以321基层治理模式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人大代表、中心户长作用,推行“两说一商”工作方法,全村上下形成了“六位一体”的农村有效自治体系。
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提升,下面都是我村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图片。
枞岭村是涧池烩面片的发源地,这是一个场景还原。
枞岭村是历史悠久的家训之村、非遗之村、小吃之村、书法之村。
村里以沈姓为主,枞岭村便是沈氏家训的发源地,沈氏家训是沈氏家族励志、治家、育人的座右铭,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炕炕馍、白火石汆汤、皮影戏。
一方水土,一方物华。枞岭村丰富的物产,开明包容的民风造就了当地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品种繁多的枞岭饮食,首推烩面片和沈氏家宴。
枞岭村书法气息浓厚,走出了一批优秀书法家。有农民书法家沈兰华,现代书法家罗程。
在家训文化的熏陶下,枞岭村建设了完善的村规民约和群众自治组织,做到了村规民约人人知晓、族规家训户户践行,形成了崇德向善、敦亲睦邻的良好社会风气。有历史名人沈玺亭、全国人大代表徐辉翠、最美家庭罗学军、好婆婆刘申凤等。
截止2017年,枞岭村共走出了大学生56人,走出各类优秀人才48人,共评选出好家风家训星级文明户264户,他们都是不同时代各行各业枞岭村的骄傲。
这面荣誉墙展示了枞岭村近几年所获得的荣誉。
枞岭村以“沈氏家训”为依托,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村落文化,是中华优秀家训文化的滋养地。村民们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和优秀家训文化的熏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谱写着枞岭村历史发现的新篇章。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枞岭正在崛起。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