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至4月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彦君老师应安康市群艺馆和旬阳县文化馆的邀请,来安康市和旬阳县调研小戏小品的创作和演出情况。
4月4日下午,刘彦君老师来到汉滨区文化馆,调研小戏小品创作,她在看了汉滨区文化馆推荐的安康道情《报菜名》和花鼓戏《钉缸》之后,认为这两部小戏很具有地方文化特色,演员的表演泼辣、灵动,具有鲜活的民间性。作为群众文艺性的演出,很感谢演员的辛苦,感谢自乐班社的投入。
4月5日上午,刘彦君老师参观了安康市群艺馆的非遗保护项目。她饶有兴趣地看了安康的非遗保护名录,以及放大的汉剧脸谱,器物等实物,赞赏了安康市群艺馆所做的工作,认为目前的演出专业团体正面临着文化体制改革的系列变化,而群众文化在这时候更加凸显出价值。群众文化深入生活,扎根民间,是人民真正需要的艺术,表演的好了,一样可以成为经典,并且来自老百姓自己创造,经过老百姓的检阅,更加契合时代特征,是真正贴近生活的“中国故事”。
4月5日下午,在安康市群艺馆和旬阳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刘彦君老师来到旬阳,参观了旬阳蜀河古镇、太极城、以及旬阳文庙博物馆的陈列,对于旬阳县的文化积淀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刘彦君老师在看了旬阳县推荐的小戏小品《围着女人转》和廉政建设小戏《村委会的接待》后,认为这两个戏表现热烈,情节曲折,有着浓郁的地方风情,还需要提高小戏小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听到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引水的重要水源地时,刘彦君老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建议当地创作和演出一些以南水北调为背景的小戏小品。这样重大背景题材的作品,创作好了,是可以角逐小戏小品的“群星奖”的。
刘彦君老师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主要学术研究范围为:中国戏曲史、戏曲文学、东西方戏剧比较、戏剧评论等方面的研究。她的著述丰厚,主要著作有:《中国戏剧的蝉蜕》、《栏杆拍遍--中国古代剧作家心路》、《梅兰芳传》、《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外戏剧史》等等。她给安康带来新的小戏小品创作的思路,她认为群众文化在新时代应更好地贴近生活,让群众成为主角,通过小戏小品、戏剧文化等多种方式,让文化成为群众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她说:“文化对人心的力量非常大,它让人言行规范、心灵提升。”这也正是群文工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