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境美中品味“石泉十美”(石泉十美剧评)

时间:2014年10月10日14时44分 作者:

从意境美中品味“石泉十美”

——《秦巴水乡·石泉十美》观感

 

 

看了音诗画舞《秦巴水乡石泉十美》的首场演出,颇多感想。声光舞美、音乐舞蹈、结构创意给观众带来的视听冲击,点燃激情贯穿始终,大有可圈可点之处。对我而言,感触最深,赞赏有加的是,这台演出所创造出的那种整体意境美。应该说,观众在欣赏舞台艺术的过程中,需要达到两种基本效果,一是思想领悟、二是感情激动。然而,能让二者自然融合升华为一种美感愉悦的却是超然视听直觉的意境之美。《秦巴水乡石泉十美》融音、诗、画、舞为一体,如诗如画的韵味,且歌且舞的酣畅,声光变幻的动律,营造出了一种舞动石泉、感动安康的大美意境。这才是整台演出“光谱仪”上一个炫目的光点。

《秦巴水乡石泉十美》在篇章结构上虽无新的突破,基本按三大板块加前序后尾的构架。但是,在表现形式和导演手法上却不乏新意。总体印象带给人以清新、精巧、明快、酣畅的韵味。第一篇章,以鬼谷传说切入,两大块纵向岩石状硬景片大开大合,山门开处,凸现出云雾山间横架一座天生石桥。这正好暗示了鬼谷子合纵连横、纵横捭阖之术有开山辟谷之功。群峰争雄、乱云飞渡的背景下,疑似电影蒙太奇手法般的推出鬼谷其人。这种诗化意境令人遐想联翩。这里既淡化了关于鬼谷子故里的学术性争辩,又淡出了以鬼谷传说推演历史的嫌疑。我认为舞台上的人物形象,产生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自然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由一个美妙的传说,隐喻了美丽的石泉具有美好的人文根脉。此情此景,已无人探究其人其事的历史真实与否。这就是意境美的气场特效。第二篇章“丝缕情牵”中,蚕宝宝的出现别开生面,采用了象征性的虚拟手法,既是一段儿童歌舞,又带有童话剧色彩。这也是在营造一种意境美。孩童们表演的好与坏已无关紧要,金蚕银茧跃然眼前,种种联想丝丝如缕这就够了。随后再推出一个硕大的金蚕吐丝作茧自缚的意向性道具,从蚕宝宝的童话意境,转而进入蚕儿做茧的夸张式情境化表演也就顺理成章。观众不自觉的被意境之美所感染,早已把生活真实置之脑后,移情于舞台形象,投入到开心的观赏舞台演出的过程中。

另一种意境美,是通过特定环境中的人物表演呈现出来的。石泉没有专业的歌舞演员,所有演员都是临时抽调的业余文艺爱好者。然而整台演出很少败露蹩脚瑕疵,反而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原因之一是声光电的着力渲染,以及特定环境的场景设置所达到的背景烘托。更主要的还是有赖于舞台艺术综合效应造就出的意境之美。当然,演员的前期强化训练功不可没,表演的投入更重要。因为只有表演与特定环境背景和谐统一,才可能创造出意境之美。以桑园抒情为主线的一段双人舞为例,足以看出是导演对演员动作分解调教,经过单兵教练的结果,否则,业余舞蹈演员要想达到目前这种效果,也是很难的。这是全场演出最具个性化的情感表演片段。更为追求意境美感增色添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欣赏的兴趣也在发展。观众对舞台艺术的欣赏“口味”更是不断提升。《秦巴水乡石泉十美》的剧场演出,能让观众时不时的报以热烈掌声,足以说明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当然,也不能把“石泉十美”真就说成十全十美。一位电影界老艺术家就曾说,“所有艺术品,永远都留有缺憾。”石泉这台“音诗画舞”仍有些许缺憾。比如在音乐形象塑造和个别舞蹈服饰等方面,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作品尚有广阔的提升空间。希望她精雕细磨,破茧化蝶。

我为《石泉十美》而感动。我为《石泉十美》鼓与呼。

版权所有: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办公地址:安康市汉滨区滨江大道1号建设大厦  邮编:725000
电话:0915-3358100  邮箱:ankangguangdian@163.com  
备案编号:陕ICP备19009470号-2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4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