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 余味无穷(茶山情剧评)
情到深处 余味无穷
——民歌剧《茶山情》观后
紫阳县组织部 叶松铖
民歌剧《茶山情》创作于八十年代,它是安康剧作家刘继鹏独立执笔完成的。2013年紫阳县邀请陕西省著名编导徐小强以及本县剧作家,在不伤筋动骨的前提下,对剧本《茶山情》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造,原则是强化剧中人物的矛盾与冲突,凸显人物的个性与品质,歌咏、升华美好的情感。编导和剧团演职人员经过一次次文字打磨和舞台实践,终于,一台全新的、闪烁着时代精神光亮的剧作出炉了,2014年,《茶山情》多次在县城公演,赢得了无数观众的掌声和好评。
改造后的民歌剧《茶山情》,亮点有三:
一是人性的净化和提升。进一步彰显人性,是为了升华原剧的主题与内涵。人性本身就不是孤立的,在剧本《茶山情》中,人性依然是主杆,而其它只是枝叶和营卫根须的土壤。新剧对人性进行了大胆的挖掘,通过强化剧情矛盾,让人物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交织中,完成自我丰满、自我塑造的过程。剧中人物常连山和茶姑,是整台剧的看点和亮点,他们的命运折转、喜怒哀乐,构成了剧本的内在张力。剧本在表现主人公的情感上,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依托和支撑,它使岁月在时间的记忆中,有了一种无法稀释的浓度。以修襄渝铁路这件往事作为情感的背景,让一段普通的男女之情,超越地域的、历史的局限,情感本身就具有高尚性,甚至还蕴含着淡淡的,可以让人回味和咀嚼的悲壮:当年,为了修通襄渝铁路,一群年轻的学兵怀着一腔报国热情,来到了紫阳,他们披星戴月、餐风饮露,在艰苦险恶的环境中,无怨无悔地抛洒着青春的热汗。而就是在这方美丽而又贫穷的土地上,常连山认识了茶姑(当年的小茶妹),纯朴的男女之爱,诱发了纯朴的情感,他们自然就靠近了,互赠了钟情的信物:常连山送茶姑一个半导体收音机,茶姑送常连山一块绣有茶花的手帕……剧中,常连山与茶姑的相爱过程是一条隐线,但这条隐线却至关重要,学兵小机灵的牺牲、常连山受伤离去,皆是这条线引发的。而后来的误会、猜疑、释惑等,都是在这条隐线上延展开的。误会和猜疑,是对人性的探寻和洞悉,是对情感的重新考量和认可。常连山误会茶姑,是因为轻信了宋昌发的挑拨离间,于是便怀疑茶姑的作风、人品和道德。这种误会不是轻飘的,是站得住脚的,这里面除了宋昌发的谗言起了作用外,还有就是我们容易忽略的一个因素——时间,或者说岁月的跨度,这个跨度就是隔膜,是隐藏在常连山心里的摇摆不定的价值判断。而茶姑猜疑常连山,也基于两点:其一是那封绝情信;其二是常连山带回来的“儿子”思阳。于是,一个误会,一个猜疑,相互间疑惑重重,剧情将人物内心的痛苦、挣扎,通过唱词揭示出来:如,常连山听了宋昌发那番挑拨离间的话,一时,心智大乱:
常连山:(受到极大触动,痛心地)
(唱)满怀欣喜盼相见,谁知事过境已迁。
未婚先孕?……道德败坏?……
女人的姿色是本钱?
(痛心失望地)
心中的美神变了样,青春的圣洁化云烟。
常连山的情绪波及到了小茶妹(茶姑从小抚养长大),她敏感地意识到,常连山对“母亲”的误会与自己的身世有直接关系,为了不连累“母亲”,小茶妹决定离开茶姑,出门闯荡。此时,茶姑柔肠百结,思绪万千,但她想到的依然不是自己那点委屈。
茶 姑:孩子,女儿!
(唱)莫要这样想,莫要这样讲,
再不能让心灵不受创伤。
你年少怎能去孤身闯荡,
奔波路有几多苦雨寒霜。
看茶山蒸蒸日上新气象,
你学习成绩更优良,
你在茶山有希望,
娘等你接班来换岗,
你今一气离茶乡,
爷爷那能不悲伤。
孩子啊,休管他人怎样讲,
恶名骂名娘承当,
任凭他风言风语几层浪,
我都是生你养你的亲生娘。
《茶山情》在净化人性和升华人性上,取得了很好的舞台效果。情在这里不再是单纯的,也不只是相互间的思念那么简单,这种情是建立在人性上的,因为人性的高贵,才使得这段波澜曲折的情感,经受住了漫长的风雨洗礼,最后在时光中的抚摸中,变得厚实、凝重而又炫亮!
二是人物个性饱满、鲜活。民歌剧《茶山情》的人物塑造,是有深度的,这种深度体现在,我们的演员真正走进了人物,走进了人物的情感中。因此,表演细腻、流畅。在这里,我重点要提到两个配角,或者说是次要人物——宋昌发和茶花。他们虽戏份不多,但戏份重。虽说是次要人物,但他们是连接情节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链条。尤其是宋昌发,他的作用,在我看来,至少是发酵了情节,使平稳的剧情出现了起伏与波澜。当然,我们有必要弄明白一个事实,剧中的宋昌发,与我们的主角之间,并非是二元对立的关系,更不能贴上“坏人”这个简单的标签。这里的宋昌发是一个投机取巧、油嘴滑舌的新式农民,他做茶生意发了财,腰包有了钱就私欲膨胀,于是,嫌弃自己的老婆,开始打茶姑的主意,甚至不惜挑拨她与常连山之间的感情,诽谤中伤茶姑的人品。宋昌发的媳妇茶花,是一个心地单纯、善良、泼辣的农村妇女,虽然宋昌发离弃了她,但她依然不管不顾,爱她的丈夫。当宋昌发贩卖假茶被罚,绝望中,准备在烈士陵园上吊。茶花赶来劝阻丈夫:
茶 花:(唱)哎——
挨刀死的,发瘟死的你莫走,
奴家等你在后门口,
那怕郎分文都没有,
那怕你赤脚打空手,
有钱难买姐风流。
哎——
手拉手绣房里走,
银龙戏凤水中游。
温上一壶酒,
一盘红腊肉,
今晚咱俩睡一头,
莫嫌奴家丑。
[宋昌发感动万分,悲感交加扑向茶花。
[茶花紧搂昌发,
宋昌发:我的好茶花。
茶 花:挨刀死的。
烈士陵园这一出戏,把真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紫阳的两位演员唐文生、马忠爱,在人物的把握上,非常准确到位,不教条、机械,人物个性饱满、鲜活。马忠爱在茶花这个角色的塑造上,功夫下的很深,她吃透了人物。由她饰演的茶花,泼辣、风骚,既有火一样的性格,又有水一样的柔情。这一对人物,既是夫妻,又是冤家,他们在剧中恰到好处地反衬和烘托了主角。使情感的演绎更趋于合理性,剧情的发展更加合乎生活的逻辑。
三是主题深刻、明朗。民歌剧《茶山情》表现的是“情”,揭示是的人性。茶山之“情”涵盖了人性,这里的“情”不只是常连山与茶姑之间的男女之情,他们之间的思念、坚守以及曲折坎坷的心路历程,都只是这个“情”的一部分。茶山“情”,是一份灵魂的祭奠,是岁月中弥足珍贵的生命镌刻。它是包容、接纳;是感怀,也是恒久的记挂。这一份“情”它记录了、见证了一个时代跋涉、起跳的身影,这份情是美丽的紫阳山水自然生长的人性之美……常连山与茶姑之间的这种爱,使茶山“情”变得更加具体、感人,因为人性的纯真与透明,那些看似遥远的时光,突然在舞台上被复活了,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总之,民歌剧《茶山情》是一部高扬时代主旋律的好剧。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反映三线建设的题材,但这个点找得很好,入情入理、如诗如画。而以三线建设作为情感的背景和底色,增强了剧本的历史感和时代感,剧本较好地处理了过去和现在的关系,让两个底板上的人物,在情感的跨度上相遇,于是,这种看似男女之间的爱情,便从一种小我的圈子挣脱出来:情开始扩散、飘逸,它既是山水之情、人性之情,更是赤子之情、感恩之情……
情到深处,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