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本土文化张力(茶山情剧评)

时间:2014年09月28日10时58分 作者:

突显本土文化张力

——评紫阳民歌舞台剧《茶山情》

安康市文研室 唐友彬

 

 

紫阳以民歌文化、茶文化享誉全国,素有茶乡歌乡之美誉,茶歌紫阳已经成为紫阳文化符号。将民歌艺术和茶文化完美融合,发掘本土文化,彰显独特魅力,提升紫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热爱紫阳文化的艺术家们长期一直努力的课题。

发掘本土文化彰显正能量

文化事业不仅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也关系到物质文明建设,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传递正能量,是本土优秀文化的一种责任,社会正能量越强,文化的主流就越先进,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

紫阳民歌剧《茶山情》正是这样一部充满正能量的本土文化力作,该剧取材于我国西南三线建设这一重大现实题材,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主人公茶姑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茶山女性,年轻时,与三线建设铁道连的常连山产生了感情。现实的残酷,意外的变故,使这段美妙的感情尘封了30年。改革开放后,茶姑靠自己的坚毅承包了茶山,在县茶叶局的扶持下,一步步将紫阳茶名气打响,成为远近闻名的茶王。而在此时,在深圳创业大获成功的常连山来到茶山,与茶姑不期而遇……该剧充分弘扬了真、善、美这一主流思想,展示了上世纪70年代我省青年为国离家、支援国家建设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用血肉之躯凿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火热青春和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也反映当下了紫阳人民在发展过程中知难而上、苦拼实干、敢为人先、精诚团结的“紫阳精神”, 用文化凝聚发展正能量,实现发展新跨域。同时,也为当代青年树起励志的精神标杆。

茶歌紫阳演绎人间大爱

《茶山情》再现了一段热血亢奋的历史和一个柔婉感人的爱情故事,它再现的不仅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还传播了人间真情和大爱,主人公常连山因骨癌放弃了与茶姑的爱情,致使茶姑心碎肠断与老父相依为命,后收养一名无依无靠女孩,她把全部的爱给予了小茶妹,为此她三迁居所。三十年真情,三十年的大爱,该剧处处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茶山情》以紫阳山水作背景,以汉江画廊为舞台,用大手笔打造剧情,用真感情熔铸剧情,舞台布景随着剧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幻,配合多种灯光效果、服饰效果,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紫阳山居图徐徐展开:千顷秀色、汉江画廊、茶歌紫阳、民歌乐舞、柔婉爱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演绎出别样的紫阳风情。《茶山情》的舞美带给人的不仅是震撼,更是对紫阳独特地域文化的艺术呈现。一个个赏心悦目勾魂摄魄的剧情场景,让人产生余韵未歇的艺术享受,给人以宽广的艺术视野和耳目一新的震撼,将一个山清水秀的幽美紫阳立体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全新的理念和表现手法,营造出了历史与现实水乳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间仙境。紫阳淳朴的民风、勤劳的人民、真诚热情的待人之道在剧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呈现。

《茶山情》是紫阳县在充分挖掘整理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用原生态紫阳民歌与紫阳民间舞蹈元素精心打造的一台精品紫阳民歌剧目,演员们从鲜活的生活中来,毫无专业雕琢的痕迹,浑身洋溢着大巴山区姑娘和小伙们的天然本真,呈现出一种原生态的美。演员们不是在用技巧唱歌,而是在与观众进行着内在情感的融通和心灵的对接,悲情、爱情、亲情、友情在剧中得到了深沉感人的彰显。

《茶山情》剧中音乐全部以紫阳民歌为主,由本土音乐家创作原生态的音乐充满张力和感染力,民族管弦乐配器衬托,更显得意蕴悠远,观众在音乐的流动中得到艺术的感染和情绪的释放,把紫阳民歌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观念创新彰显文化张力

文化与旅游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的过程是一个观赏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旅游的本质是一种文化审美创造活动,既是文化的消费过程,也是文化的创造过程。旅游观赏的不仅是山光水色、文化遗迹,也应该有艺术作品、盛大演出。《茶山情》正是一台精美绝伦的旅游文化演出,完全可以当作一个旅游项目来审视,并由此彰显出策划者和创作者的恢弘构想。《茶山情》是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紫阳民歌在科学保护、深入挖掘、合理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的深度开发,不仅弘扬和传承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了旅游产业化的市场优势,还可以增强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其题材的广泛性和群众性会让每一位游客与之共鸣,其艺术品位的高雅与艺术效果的震撼也会让每一位游客融入其中。2013年,紫阳县旅游业发展迅猛,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25%,《茶山情》功劳甚大。先进的旅游产品开发理念和对旅游开发的大局观,成就了《茶山情》,也将成就着紫阳旅游的现在和未来。民歌剧《茶山情》在紫阳旅游的天空中,将谱就一篇清雅明丽的乐章。

观念上的突破,紫阳县从沉淀的历史文化中寻找到了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的突破口,精心打造出这台旅游文化演出的扛鼎之作,提升了文化与旅游的关联度、融合度, 将为改变陕南地区的旅游产品结构,改变旅游格局,盘活陕南的文化旅游资源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

 

版权所有: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办公地址:安康市汉滨区滨江大道1号建设大厦  邮编:725000
电话:0915-3358100  邮箱:ankangguangdian@163.com  
备案编号:陕ICP备19009470号-2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4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