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时间:2014年07月16日08时58分 作者:

近年来,旬阳县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要求和“强化重点、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总体思路,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丰富和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夯实基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抢抓国家投资基层文化建设机遇,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馆一站”充分发挥文化主阵地作用,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和项目,全面实行免费开放,免费开放率达100%。县文化馆被评定为国家二级馆,县图书馆、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三级馆,麻坪、关口2个镇文化站被评定为国家一级站,双河、小河、构元3个镇文化站被评定为国家二级站,棕溪镇文化站评定为国家三级站。县图书馆组织开展了讲座培训、业务辅导、对外宣传、送书下乡、农家书屋建设以及图书借阅、资料查询、电子阅览室等免费开放项目,每年免费借阅1万余人次,开展图书服务受众人数达3万余人次。县文化馆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十余项,开展送文艺演出、辅导、书画等进乡镇、社区、校园、企业、警营、机关“六进”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服务,到馆参加各类免费活动万余人次,深入基层为十余万人次提供了文化服务;县博物馆充分利用现有《战国秦汉文物展》、《馆藏文物珍品展》、《匾联神韵》等基本陈列,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教育活动,自免费开放项目实施以来,参观人数不断上升,累计接待中小学生、参观游客共计30余万人次。常年组织开展文物法规宣传和博物馆流动展览进学校、进厂矿、进村镇等“六进”活动,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达到了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目的。红军纪念馆园区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每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22个镇综合文化服务站充分发挥功能作用,开展科普宣传、文艺演出、文化辅导培训、图书借阅、电子阅览室等免费服务项目,并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开展文化活动,为本辖区群众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服务。

——狠抓创建,强化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镇村基层文化建设全面加强,全县创建命名了13个基层文化示范镇,22个镇均建成了综合文化站和电影放映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序推进,建成了乡镇基层服务点19个,12个镇和10个社区建起了公共电子阅览室;90%以上的行政村设立了综合文化活动室和村广播室,“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所有的村和社区都组建成立了村民自乐班。在全县组织实施了十个基层文化示范镇、十个示范文化站、十个示范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十个示范村民自乐班、十个示范农家书屋“五个十”和文化共享基层服务点、文化大户、文化大院等创建活动,其经验做法在全市得到推广。全县成立各类业余文艺协会、团队、文化大院和大户等社会文艺组织百余个。各镇通过抓基础、强班社、兴群文,实施以点带面示范工程,达到了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提升基层文化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拓展了基层文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城乡互动,丰富活跃群众文化活动。坚持以舞台艺术创作为重点,带动各类艺术创作的全面繁荣。县政府制定下发了《旬阳县文艺精品创作政府奖奖励办法》,拿出10万元在去年“5.23”期间对获奖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极大的调动了全县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创作发表展演文艺作品1000件以上,获得各级奖励年近百件,相继推出了以《兰草花儿开》、《秦巴踏歌》等具有代表性的舞台文艺及文学精品,在国家和省市文艺调演、征文中频获奖项。县内20多位文艺作者相继出版个人作品专集40余部。在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中,组织实施了公共文化服务“百千万”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和文化活动“十百千”工程,即:开展命名保护百名民间艺人、培养千名文艺骨干、发展万名文艺爱好者;每年组织全县性文化活动十场以上,各镇组织活动百场(每镇5场以上)、各村和部门及文艺社团组织活动千场以上。每年“春节系列文化活动”、“送戏下乡”和每两年一届的“农民文化节”活动成为我县公共文化服务的品牌项目。各具特色的广场文化、镇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竞相争艳,提升了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幸福指数,促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

——突出特色,着力打造太极城文化品牌。组织申报了省、市非保项目和非遗传承人,先后出版了30余部(盘)太极城文化研究、旬阳民间故事、旬阳民歌、民间戏曲、汉剧、旬阳鸡血石等系列丛书及音像制品。汉调二黄传承保护工作常抓不懈,组织举办了汉剧自乐班文艺调演、汉调二黄票友大赛、青少年儿童汉调二黄擂台赛等活动;先后举办了10余期音乐教师、机关干部、社区自乐班文艺骨干及广大汉剧爱好者汉剧培训班;编印了《旬阳县振兴汉调二黄工作培训教材》、《旬阳县汉调二黄进校园工作普及教材》、《旬阳县汉调二黄进机关培训教材》、《汉调二黄传统唱段集》等书籍;积极参加安康市汉调二黄自乐班社擂台赛、安康汉江龙舟节电视大赛、“我要上龙舟”等活动,获得奖项;在元旦、春节、“三八”、“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和文化下乡、农民文化节演出活动中,逢场必有汉剧节目,使汉剧遍布城乡舞台;特别是我县在2013年举办的第四届农民文化节活动中,打造精品剧目唱段《落花园》参加陕西省第三届农民文化节主会场演出,并获得优秀表演奖;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汉调二黄,推进汉调二黄传承普及工作,着力打造汉水文化特色品牌。

——抓点示范,倾力扶持文艺班社发展。按照“镇镇建起业余文艺演出队,村村办起村民自乐班”的发展目标,我县因势利导,从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入手,大力引导、扶持民间文艺班社的发展,在设施设备和培训辅导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特别是对汉调二黄自乐班社、村(社区)自乐班、文艺社团等群众性文化团体给予重点支持。积极组织举办汉调二黄自乐班展演、社区自乐班文艺调演等活动,对活动开展经常、作用发挥明显的自乐班社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奖励扶持;先后拿出38万元对年终检查验收合格的174个基层文化建设示范点予以命名表彰。今年6月,我县举办为期三天的乡镇文化站长及自乐班文艺骨干培训班,对88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和文艺骨干进行集中培训,不断提升基层文化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村(社区)人才支撑作用。“七.一”前夕,又组织举办了庆“七一.我们的中国梦”民歌大赛和社区文艺调演活动,拿出3万元对22名歌手和12个节目分别给予奖励。今年确定在全县抓示范点100个,强力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

 

版权所有: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办公地址:安康市汉滨区滨江大道1号建设大厦  邮编:725000
电话:0915-3358100  邮箱:ankangguangdian@163.com  
备案编号:陕ICP备19009470号-2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4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