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传统美德的艺术赞歌
一曲传统美德的艺术赞歌
——《莲花台》观后感
刘继鹏
新创作大型现代汉调二黄戏《莲花台》正式上演,受到各方面观众的赞誉,剧场内,观众为主人公水莲所打动,不时泪水盈眶,这的确是一部难得的好戏,是振兴汉调二黄工程取得的一个丰硕的成果。
用形象赞美呼唤传统美德
《莲花台》讲述了发生在一个山村小镇上普通人的故事,主人公水莲在丈夫不幸去世后,靠辛辛苦苦卖豆腐为生,照料瘫痪在床的公婆,将小叔子彭思远供养大学毕业当了公务员,将女儿楚秦培养考上了大学,平日还热心帮助村上的有困难的群众,在小叔子一心谋官,为送礼借钱买人参受骗,被债主逼讨,无奈欲跳楼之际,以真情劝阻,并不惜卖掉房子帮他还债,打动彭思远,重新创造美好新生活。故事有着强烈的现实生活气息,事件和人物,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感人,故而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剧中以一块莲花古碑为贯穿线,这碑是古时皇帝因莲花台民风淳朴而赐,但失落多年,人们都在寻找它。有人看中它的文史价值,有人看中它的开发利用价值,也有人也想从中谋取它的金钱价值,但戏的寓意却告诉我们,失落的不仅仅是一块石碑,失落的是碑上倡导的淳朴民风、传统美德,当戏里的故事讲完,莲花古碑也挖出来时,观众看到舞台上亭亭玉立的水莲,和四周绽放的荷花,无形中感悟到:水莲不就是一块传统美德的碑么!水莲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显示着传统道德的风范,体现出普通百姓身上蕴含的强劲的生命力,展示了社会良知和正义力量的深厚根基。
剧作者以礼敬自豪之态对待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并提炼符合“真善美”的主流思想价值,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心。
以新的典型人物形象打动观众
文学是人学,描述人、塑造人是文艺的根本课题,戏剧文学更是如此。《莲花台》以洗练的笔调,为我们塑造了一组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特别是水莲和彭思远,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目前戏剧舞台艺术画廊中比较新颖的艺术典型。
水莲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没有惊天动地的重大业绩,就是在家境艰难的情况下,本本分分,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做豆腐,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计。她精心赡养常年卧床瘫痪的婆婆;将未成年的小叔子抚养成人,上大学,考上公务员,还操心着他买房子,娶媳妇,尽可能帮着他;对女儿楚秦,也是辛辛苦苦,供养她考大学;她任劳任怨地默默做着这一切……这些,看似平凡,琐碎,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可长年累月地如此,又是多么不易!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物欲横流,眼花缭乱的世界,有太多的诱惑时时在我们眼前闪现,水莲甘心如此,对于许多经不起诱惑的农村妇女而言,水莲真是太苦了,她真是太傻了!人人都有各自的活法,换一种合法也没有什么不对,可是水莲就是水莲,她默默地坚守着,这种坚守,来自她对传统美德从心底的领悟,她可能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她认为,婆婆瘫痪,作为儿媳,敬老养老,是应尽的责任,她不能不管;小叔子失去了哥哥,长嫂比母,嫂子样样得操心;女儿没了父亲,自己再苦也得把她培养成人;这一切都顺利成章,没有什么犹豫,所以,她理所当然地做了。正是她的这些看似平常的作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世世代代许多人都是这样想,这样做着,只是在当今时代,坚守的人不多,这平凡反而显得稀有,显得珍贵,戏中古碑的失落,正是影射传统美德的失落,而水莲的举止,正是我们所呼唤的品格!看过这出戏,会令观者在心灵震撼中引发深思,在沉思中品味人间真情、品味中华传统美德的珍贵!
彭思远是新时代的青年,他从农村靠自己拼搏努力上了大学,进了公务员队伍,他能力强,想上进,想改变自己和家里的处境,想报答嫂子对自己辛辛苦苦的养育之恩,这些想法都没有错,可他认为只有当了官,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只有找靠山,靠送,靠关系才能达到目的,所以当他的升迁受阻时,只是归结于自己送少了,决心下更大的赌注,借款花二十万买野山参送礼,以致被骗,被债主威逼,无脸见人,欲跳楼了此终生。这个形象,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们的社会在进步,在发展,但不可否认,腐败现象还十分严重,在用人上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买官卖官现象也还未完全杜绝,产生彭思远这种想法和做法的人还不在少数,这就涉及一个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是他嫂子水莲以真情打动了他,是水莲以自己的言行感召了他,使他回头,走上了务实的路,靠自己的勤奋劳动,创建家业。
剧中人物不多,但都给观众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如单纯懂事的彭楚秦,泼辣活跃的钱喜红,懒惰但不失良知的黄天宝。剧中通过这一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幅当代农村的生动画面,特别是水莲和彭思远,折射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感染人,感化人,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以艺术创新展现汉调二黄魅力
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一部优秀的剧作,有赖于编、导、演、音、美的通力合作。《莲花台》的成功,其深切的艺术感染力即源于此。
体现剧种特点最根本的因素是音乐,《莲花台》一剧,充分发挥汉调二黄独特的声腔艺术特点,既不失传统风格,又有所创新,把民歌、山歌的元素融入音乐中,更体现出陕南的地域特色。根据,剧情和塑造人物需要,将汉调二黄的西皮、二黄、反二黄等各种板式恰当运用,抒发人物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烘托戏剧气氛,让我们通过一出戏领略汉调二黄声腔艺术的魅力。
导演处理把握住了戏剧的整体风格,戏曲化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既运用戏曲程式,又体现出现实生活特点,抓住故事的主线,合理调度,既突出主要人物,也注意整体布局,完美地向观众呈现出这一感人的故事。
演员的表演注重塑造人物形象,女主角水莲的扮演者陈珊,是一位年轻的演员,还没有演过现代戏,头一次担纲大角色,实属不易,表演朴实无华,较好地把握住了人物性格特点,嗓音清亮,唱腔圆润,几段大段唱腔,抒发出了水莲丰富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劝阻彭思远跳楼一场戏,念白感情充沛,一段反二黄唱腔,如泣如诉,真切感人,催人泪下,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思远和楚秦的扮演者是两位外请演员,很有舞台经验,很短时间,即对汉调二黄的念白和唱腔把握基本到位,表演自如,成功地塑造了这两个人物形象,思远和嫂子在楼顶的对白和对唱,也表现出深厚的戏曲功底,细腻地展现出此时此刻思远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其它几位演员,戏份不多,但都把握住人物身份,特别是扮演钱喜红、黄天宝的演员,演出了人物的特点,增强了戏剧气氛。
舞台美术的设计,简洁轻便,灯光运用电子技术,烘托出戏剧气氛,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当然,要真正成为精品,还需要精心打磨,剧本还需要仔细推敲,唱词有些还显得粗糙,平仄应该尽可能符合戏曲唱词的格律,才能给人以美感;导演处理上,也还可以再精雕细刻;音乐处理上怎样和演员表演的需要密切结合,也还需要仔细斟酌修改;演员的道白、唱腔还需要仔细琢磨,要真正念、唱出汉调二黄特有的韵味;舞美、服装上也应更突出陕南地方特色。这些,都有待于剧组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进一步加工修改,使其更加完美。
总之,《莲花台》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汉调二黄舞台上,令人欣喜,令人鼓舞,让我们看到汉调二黄这个古老剧种的希望,它完全能够很好地表现现实生活,抒发人民的心声,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给人以美的愉悦,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在新时代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