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振兴汉剧座谈会召开
市委副书记崔光华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钟顺虎,市委常委、汉滨区委书记陈勇,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吴德珠,市政府副市长邹顺生、杜寿平,市政协副主席龚光喜出席会议。
座谈会上,束文寿、王发芸、权春国、陈刚、程必呈、马静等专家学者、汉剧艺术家和青年汉剧演员带着对汉剧的炽热情感,围绕振兴汉剧的意义、理论研究、传承普及和人才培养等问题作了发言。
刘建明指出,大家的发言既反映了当前汉剧研究的最新成果,又清醒的分析和认识了振兴汉剧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他说,汉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陕西的第二大剧种。她具有浓郁的汉水文化特色,是国粹京剧的声腔起源,在我国戏曲文化之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影响和贡献。安康汉剧根植于安康人民的沃土之中,对中华戏曲和地域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她丰富发展了汉剧艺术,是国粹京剧的重要鼻祖,是汉水文化的重要标志。安康汉剧在她的发展历程中,有过灿烂的辉煌,也历经坎坷。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对“百花齐放”的扼杀,加之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的冲击,汉剧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汉剧人才青黄不接,精品剧目严重匮乏,戏友观众急剧减少,以及欠发达的市情和拮据的财政,也影响了对汉剧的保护和发展。
刘建明强调,振兴汉剧已刻不容缓。振兴汉剧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安康发展的提神工程,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我们的一种历史责任。我们一定要以对历史、对汉水文化、对安康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重新审视汉剧在安康文化中的地位和安康人民对汉剧的垂青,深刻理解汉剧重大的文化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充分认识振兴汉剧对于繁荣发展汉水文化、建设富裕和谐安康的重大意义,以积极的态度、扎实的举措,把先辈给我们留下的这一文化艺术瑰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振兴起来。
刘建明强调,从“十二五”安康文化建设的需要出发,振兴汉剧的基本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坚持把振兴汉剧作为重点文化工程来抓,以保护传承为基础、理论研究为先导、人才培养为根本、精品剧目为核心、服务发展为目的,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着力打造汉剧品牌、繁荣汉水文化,经过五年的努力,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剧目,完善基础设施,繁荣演出市场,把汉剧精品剧目推向全省、走向全国,为建设富裕生态文明和谐安康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今后五年,要集中力量实施好七大工程。一是保护传承工程。二是理论研究工程。三是人才培养工程。四是汉剧精品工程。五是宣传普及工程。六是汉剧兴旅工程。七是基础建设工程。
刘建明强调,振兴汉剧既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文化建设工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乘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扭住关键举措,狠抓工作落实。一要把握方向、改革创新。必须坚持“二为”方针,深入人民、反映人民、服务人民,始终把握汉剧艺术的人民性本质。一如既往地促进民歌、道情、花鼓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繁荣发展。既大力支持专业团体发展壮大,又积极引导业余班社健康成长,更注重走出去、引进来促进汉剧大繁荣大发展。二要着眼长远、狠抓落实。要抓紧制定出台振兴汉剧《规划纲要》,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围绕《规划纲要》,明确任务、夯实责任,限定时间、加强督查,每年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三要加强领导、尊重人才。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由四大家领导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精干、效能、强有力的振兴汉剧领导机构,统筹研究解决振兴汉剧的发展规划、项目建设、人才培养、剧目打造、资金投入等重大问题。发改、财政、建设等部门都要拿出实际举措,支持推动汉剧振兴事业。要更多地依靠发挥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指导汉剧振兴的艺术建设和业务建设。四要统筹协调、团结合作。关键是全市要统筹、市区要协调、同行要协力、汉剧界要团结。统筹调配全市的力量,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资源、攥紧拳头、形成合力。汉滨区政府和市文化部门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真心实意、真抓实干,尤其是汉剧团、文研室、群艺馆要实实在在地抓工作、抓落实。汉剧工作者要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团结协作、共同进步,齐心协力推进汉剧的振兴和繁荣。
市政府副市长邹顺生全面介绍了《安康市振兴汉调二黄规划纲要》(讨论稿)的形成过程、编制原则、主要任务和抓好振兴汉剧的关键问题,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钟顺虎重点就宣传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担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作了安排部署,汉滨区政府、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负责同志作了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