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关于政协安康市五届二次会议第77号提案的答复函

时间:2023年07月05日10时04分 作者:

尊敬的陈祯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提案我局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并对您严谨认真的履职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现就提案建议答复如下: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也是我局的重要职能和责任所在。近年来,关于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进行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脉和底蕴,为从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经济社会前行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我们组织各县区对各自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汉滨区有以汉调二黄、安康花鼓子、安康道情、大筒子戏为代表的传统戏剧文化;有以龙舟节、安康火龙等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有以安康蒸面、王彪店黄酒、泸康酒为代表的美食文化;有以香溪洞传说、鲤鱼山传说、织女石传说为代表的民间故事文化;有以牛蹄岭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旬阳有以旬阳道情皮影戏、八步景为代表作的传统戏剧文化;以蜀河太平灯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蜀河“八大件”为代表的美食文化;以红军镇、红军老祖故事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平利有以女娲传说为代表的民间故事文化;以弦子腔、汉调二黄为代表的传统戏剧文化;有以牛王油漆技艺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以廖乾伍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石泉有以庖汤会、火狮子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有以“鎏金铜蚕”为代表的农耕文化;有以鬼谷子传说、燕子洞传说、铜钱峡传说为代表的民间故事文化等。汉阴有以红军歌谣、陕南抗日第一军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有以汉阴皮影戏、“拉胡戏”为代表的戏剧文化;有以白火石汆汤、汉阴豆腐干、汉阴炕炕馍为代表的美食文化。紫阳县有贡茶文化、道教文化,有以紫阳民歌为代表的民歌文化,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歌艺术之乡”、有以紫阳蒸盆子为代表的美食文化。岚皋县有以龙安茶传说、南宫山肉身传说为代表的民间故事文化;有以神仙豆腐、魔芋豆腐为代表的美食文化。白河有以白河采莲船、白河鹬蚌舞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有以白河“三点水”、白河肉糕为代表的美食文化;有以月儿潭绿松石传说为代表的民间故事文化;有以石坎梯田为代表的非遗文化。镇坪有盐道文化,有以鸡心岭传说为代表的民间故事文化,有以五句子歌、镇坪薅草锣鼓为代表的非遗文化,有以镇坪腊肉为代表的美食文化。宁陕有以老城竹马、城隍庙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有以宁陕神仙豆腐为代表的美食文化等。

二是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保护。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为指引,从健全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加强非遗保护场馆建设、大力实施非遗数据库建设、深入挖掘、系统整理非遗资料、大力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保护传承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建立起了县、市、省、国家四级400多个非遗项目,600多非遗传承人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近年来,我们还积极开展了非遗工坊建设,共进行了两批省级、两批市级非遗工坊建设,共建成非遗工坊42家。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积极开展有力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三是深入推动文旅融合。文旅深度融合是党的二十大在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为顺应时代潮流,我市以特色传统文化元素为纽带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一是打造以传统文化为支撑的景区景点。按照文旅融合的思路,依托非遗项目,挖掘当地文化内涵,打造包装文化旅游景点和项目,涌现了石泉中坝七十二坊、岚皋县非遗小镇、镇坪县腊味小镇、汉滨区火龙小镇等一批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旅融合样板;二是推动非遗进景区活动。于旅游旺季周末和黄金周期间,在“一江两岸”常态化开展汉调二黄惠民演出。在泸康酒厂景区、旬阳蜀河古镇、紫阳县文旅展示中心、石泉老街等建设非遗展陈馆,进一步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健全了景区产品体系;三是打造传统文化主题文艺节目服务旅游推介。集中文艺创作骨干力量,先后依托安康传统文化创作了《春色满园》《翻天印》《板凳龙》《弦子有情颂安康》《总书记来到咱身边》《汉水恋歌》《白河水色》《郎在对门唱山歌》《新民风新安康》《汉江渔歌》等一批精品节目。汉调二黄、紫阳民歌等文艺作品赴全国各地参加推介、招商等活动,凸显安康传统文化魅力,助力安康开放发展。

对于您的建议,乡村传统文化展示场所当前我市主要在有条件的村、镇进行设立社区博物馆、村史馆的方式进行乡村传统文化展示,因受设立条件所限,当前我市共建成社区博物馆、村史馆60家,如镇坪盐运博物馆、陕南民俗手工艺展馆、桐车村村史馆等,按照您的建议今后我们还将大力推动该类场所的建设。此外,为给乡村传统文化展示提供便利条件,在全国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推动在全市各村村委会附近都建设了乡村大舞台,今后我们将力促该舞台得到充分利用,成为展示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对于完善乡村传统文化传播体系,当前我市各县区都设立有融媒体中心,以新媒体方式积极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各式各类信息的快速传播,今后我们将要求各县区融媒体中心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内容的展示宣传,并在乡村自媒体人才应用短视频、微博、微信进行传统文化宣传展示方面主动作为积极引导。对于非遗传承保护,历年来我局都通过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市级非遗专项资金的方式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供切实保障。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方面,当前我市积极推动民宿建设,现已建成20余家,今后在此类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中我们将更加注重与乡村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更加注重在乡村旅游中注入传统文化内涵,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在加强基础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以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学生培根塑魂、启智润心作用的思想为指引,多年以来,我局依据单位职能职责,主要以“非遗进校园”为切入点,持续用力推动着安康优秀特色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和发展工作。我市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汉调二黄、平利弦子腔、紫阳民歌、旬阳民歌都分别在各自重点保护区域汉滨区、平利县、紫阳县、旬阳市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此外,还有“皮影戏”、“安康剪纸”、“面塑”、“石泉鬼谷子的传说”、“女娲传说”等省级、市级非遗项目也是“非遗进校园”活动的重要内容。人才培养方面,为切实保护传承好我市特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遗项目——汉调二黄,我局高度重视,力促汉滨区克服困难,与安康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了“汉调二黄艺术班”(童子班),面向全市招录汉调二黄学员65名。经过8年的努力,59名学员完成学业,成为宝贵的新生力量。为培养乡村旅游及非遗保护传承人才,我们每年都会适时结合各类中心、主题工作开展各式各类的培训工作,例如去年我们组织在汉阴县举办了安康市乡村旅游扶贫培训——传统美食制作技艺培训班,在石泉县中坝非遗作坊小镇举办了安康市“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今后,我们将更加注重传统文化人才的培养。

再次致敬陈委员对我市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局也将在今后职能工作的开展中把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一体谋划,统筹推进。

                                  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2023年7月5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0915-3358117

政协77号 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提案.pdf

版权所有: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育才路113号 邮编:725000
电话:0915-3358100  邮箱:ankangguangdian@163.com  
备案编号:陕ICP备19009470号-2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4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