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安康的驿站 参与文化的通途 乐享文化的家园 安康文化的词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创建专栏>工作动态 > 正文内容

文化馨香扑面来——撤地建市20周年文化事业及文旅产业跨越发展纪实

作者: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来源:安康日报 (梁真鹏 ) 本站配图发布日期:2021-01-06 09:52

 

文化馨香扑面来
 
 

——撤地建市20周年文化事业及文旅产业跨越发展纪实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安康撤地建市20年来,也是全市文化事业及文旅产业大改革、大发展、大提升、大繁荣的“黄金时期”。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吹响了新的号角,安康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旅游产业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以追赶超越、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发展为路径,一手厚植文化底蕴,一手壮大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切实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形成了具有安康特色的文化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安康样板”

 以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县区创建文化先进县为载体,高标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6年,“汉剧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命名;2018年,以西部第一的成绩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目前创建工作高分通过国家验收,即将命名。初步形成了以“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为引领,以乡村文化建设“三改革”“三培育”“三结合”为核心,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安康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新实践,被业内专家称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安康样板’”。全市8个县区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达标,通过省政府验收命名,其中汉滨区、旬阳县连续蝉联国家级文化先进县称号,文化先进县创建达标率80%,位居全省第一。公共文化服务18项创新案例在全省交流推广。

 

 

 自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安康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从城市到乡村一大批文化场馆成为服务群众的新载体。目前,安康博物馆、市图书馆、市群艺馆、安康剧院、“藏一角”博物馆、市体育运动中心全部免费开放;汉江大剧院、安康美术馆、安康非遗馆、安康科技馆新建投用;安康体育馆、工人文化宫新建项目加快推进;“安康阅读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成投用34个;“汉水生态博物馆群”建成开放30个、村史馆(社区博物馆)50个;市、县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设置率100%,上等级率91%;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建成率100%;改造提升广播电视发射台站10个,电视综合覆盖率100%,便民广播综合覆盖率98%。

 

 

 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从2017年的每千人拥有269.65平方米,到2019年底每千人拥有448.09平方米,增长达66.17%,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设施功能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让文化惠民零距离“精准抵达”

 “紧打鼓,慢敲锣,你唱完了我来说……”风趣婉转的陕南花鼓戏回荡在院落里,宁陕县城关镇关一社区村民朱小霞伴随着曲调用手在膝盖上打着拍子。县文化馆组织了“一个人的剧场”文艺演出队和文化志愿者,为残疾人朱小霞送上了精彩的表演和温暖的关怀。

 

 文化场馆建设只是基础,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的关键还得靠优质的文化服务。我市聚焦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创新实施了村(社区)组建一支文化社团、开展一项非遗传承、开展一项特色文化活动、配备一套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一支文化人才队伍的 “五个一”服务。市、县(区)政府全部公布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制定并实施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标准,通过丰富服务供给、做实服务内容,切实提升了群众在文化共享、均享之中的幸福感。

 

 

 同时,不断推进文化供给侧改革,聚力创新创优,丰富产品供给。以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奖”为抓手,搭建起安康百姓大舞台、汉水文化大讲堂、安康文化大展览服务平台,培育了面向全社会的“新民风讲习所”、面向贫困人群的“文化小康行动”、面向老年人的“艺养天年”、面向青少年的启智“开笔礼”、面向农村妇幼的“公益文化春风行”、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版画艺术普及培训”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新品牌,深受群众的欢迎。

 

 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文化安康”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实现了“菜单式”“订单式”“流动式”服务常态化;全市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建成投用,实现了市、县、镇村(社区)图书借阅通借通还;数字文化场馆加快推进,“汉调二黄”“紫阳民歌”“安康美食”“地方史志”等一批数字文化资源项目建成开放。

 

 

 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景观化、机构导游化、活动旅游化”,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了一批“文化旅游驿站”。整合文化广电旅游等资源,大力推进融媒体建设,实现大型活动统筹联动,线上线下互动,今年疫情期间开展“云约直播”活动30余场,为安康文旅广电融合发展积累了经验,闯出了品牌。启动了非遗扶贫工坊建设,培育了一批文旅消费示范基地,石泉县后柳镇被列入全国公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市图书馆被列入全省试点。

 

 

 为了扩大文化影响力,分别举办了两届“南水北调”中线城市文化旅游联动活动和“鎏金铜蚕与开放发展”高峰论坛;先后5次组织实施了安康文化志愿者赴“三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被评为全国优秀示范项目;汉调二黄、紫阳民歌多次赴国内外交流演出;每年举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一大批文化成果亮相中省市媒体。

 

 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先后创排、复排了汉调二黄大戏《莲花碑》《五女拜寿》《大破天门阵》《宇宙锋》《风雨赵家楼》《红色娘子军》《半云榜》,创排大型民歌剧目《巴山情》《街灯》《村官巧断家务事》《闹热村的热闹事》,面向旅游市场的歌舞剧《汉水长歌》入选省级重点创作扶持剧目并正式公演,《汉江妹子》《汉江船夫曲》等一批小舞台作品获评“群星奖”,争取中省大型舞台艺术创作扶持资金600余万元。其中,《莲花碑》2016年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展演,陕南民歌剧《冤家路宽》被省司法厅确定为普法精品剧目在全省巡演100余场;民歌剧《闹热村的热闹事》作为开幕大戏参加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陕西片区),并成为安康市首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充分利用安康龙舟节、安康春晚、安康对外交流推介等平台,积极打造具有安康特色的文艺精品节目。集中文艺创作骨干力量,先后围绕安康非遗项目创作了《翻天印》《板凳龙》《弦子有情颂安康》《总书记来到咱身边》《汉水恋歌》《新民风新安康》《汉江渔歌》《不负青山追梦想》等一批精品节目。组织《巴山酒歌》《摔碗酒》等具有独特地域风情和魅力的文艺作品赴全国各地参加推介、招商等活动20余次,凸显安康文艺魅力,助力安康开放发展。围绕安康脱贫攻坚完成主题报告文学《绿满秦巴》,创作小戏、小品、歌曲等千余件;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创作专场文艺晚会三台,创作主题舞台艺术作品近百件,组织“战疫”主题文艺创作2000余件。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新增国保3处、省保90处、市保6处、国家文化历史名镇2个、国家传统村落15个。加强濒危文物保护抢救,先后实施30余处重点文物单位保护维修、消防安全工程。大力实施汉水人文生态博物馆群建设,安康博物馆、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安康移民搬迁博物馆、汉滨区防汛纪念馆、旬阳汉江航运博物馆、石泉蚕桑博物馆、石泉革命纪念馆、白河民俗博物馆相继建成,全市共有各类博物馆30余家,各类特色鲜明的社区博物馆、文化展馆50家。安康博物馆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和“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全市非遗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新增省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非遗传承人4人;新增市级非遗项目27个,市级非遗传承人72人。大力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全市命名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单位30家。建设市级非遗工坊23个,其中9个获评省级非遗工坊,2个获国家重点扶持。省文旅厅连续两年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设在安康。紫阳民歌剧在全国戏曲剧种普查中被认定为新剧种。汉调二黄、平利弦子腔、大筒子、八岔戏、紫阳民歌剧等5个戏曲剧种赴昆山参加了百戏盛典。建立了非遗数据库,出版了安康市非遗名录图典,编纂了汉调二黄、平利弦子腔、紫阳民歌剧等戏曲剧种专辑。

 

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文旅产业发展壮大

  截至“十三五”末,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市场主体达2500余户,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150余家、营收增速位列全省第一阵营。建成省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3个(汉阴县三沈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石泉县秦巴风情园鬼谷庄、石泉县中坝作坊小镇)、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安康龙舟文化园、安康硒谷动力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安康瀛湖文化旅游产业基地、胜利特色旅游村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发展省级骨干型文化企业6个。旅游市场年均增长率均保持在15%以上。2019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5102.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9.14亿元。创建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36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14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21家;宁陕悠然山、上坝河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市新增社会宾馆100余家,新增4星级酒店1家(安康京康酒店)、3星级酒店4家,发展精品民宿10余家。新增国际旅行社1家(安康旅游百事通国际旅行社),旅行社分社11 家,设立旅行社营业网点36个。成功创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石泉县胜利村、岚皋县天坪村、石泉县中坝村、宁陕县七里村)、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7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4个。

 

 

 安康文化旅游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优化提升重要节庆、活动筹办水平,持续成功举办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不断创新办节理念,实行节庆冠名、广告招商、门票销售、活动创收等,加快市场化步伐,节庆内涵日益丰富,龙舟节品牌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

 

 万树繁花春意闹,文化馨香扑面来。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安康撤地建市20周年,我市将以文化事业发展20周年这一契机为全新起点,凝心聚力、奋勇争先、高奏凯歌,力促文化基建快速推进、文化遗产充分发掘、文化事业迸发活力,全力推动全市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市到努力把安康建设成为文化强市和西部生态旅游强市的绚丽蝶变,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