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日前印发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以党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为指引,秉持以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想,总结提炼近年来各地的创新实践经验,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部署了任务,明确了重点,引领了路径,是新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指南。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郝金明为组长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执法检查/图片来自网络
推动品质发展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提供更多的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意见》部署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发展的方向和任务。公共文化空间提档升级是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规模适当、布局科学;有特色、有品位、小而美、舒适化;业态多元、主题功能、“嵌入式”;社会力量参与、融入社区生活、促进共建共享,《意见》中出现的这些闪动着新意的关键词,总结提炼了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空间创新的实践经验,指引了公共文化空间从形式到内容创新拓展的方向。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是品质发展的根本。
胡和平到24小时智慧书房调研/图片来自网络
《意见》就此提出了一系列时代特色鲜明的创新突破着力点,如做大做强全民艺术普及品牌、推广“乌兰牧骑”式的城乡流动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提炼开发文化IP开展创意集市、加强微视频和艺术慕课等与移动互联环境相适应的数字资源建设、加强数字艺术和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在文化场馆的应用、培育具有高黏性的粉丝文化社群、发挥群众文艺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提供更多的适老文化产品和服务等。诸如此类基于时代发展、创新实践的着力点,为公共文化服务在高质量发展层次上的提质增效指明了方向。
深化均衡发展
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水平提升上。“十三五”以来,我国已经构建起既有基本共性又有特色个性、上下衔接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框架,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开始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十四五”期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本质上就是弥补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短板,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普惠化。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综合文化站/图片来自网络
《意见》部署了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点任务。首先是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推动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地方标准,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应有尽有、承诺必达。同时,深入推进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规范建设,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标准体系,完善评估结果在激励机制中的运用。《意见》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引领。
坚持开放发展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扩大社会参与,是开放发展新理念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体现。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从本质上说就是组织体系改革,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2578个县(市、区)建成文化馆总分馆制,2397个县(市、区)建成图书馆总分馆制。深化总分馆制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意见》明确,一是以总分馆制为抓手优化基层设施布局;二是做强县级总馆;三是依托人口集中、基础较好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区域分中心”,强化总分馆组织体系的中间环节;四是“具备条件”的人口聚居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基层服务点。以上任务,吸收了“十三五”以来总分馆制建设的经验,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深化总分馆制改革勾勒出了路线图、着力点。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的格局。“十三五”期间,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面发力、快速发展。《意见》提出,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社会力量参与,继续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但购买的机制、方式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推广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文采会”模式,促进供需对接,是政府购买机制和方式改革的具体举措。伴随着基层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方式被越来越多地采用。《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稳妥推进这一改革的指引,指出适用范围主要是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场馆;运营管理对象可以是整体场馆,也可以是部分项目;作为承接主体的企业或社会组织需要“符合条件”;政府需要创新监管方式,重点是做好政治导向和服务绩效评估。
促进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是共享发展新理念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体现,为公共文化服务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提供了新契机,开辟了新空间。
“十三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取得了突破,在此基础上,《意见》提出了未来拓展和深化融合发展的新生长点。首先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之间融合发展,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功能融合。其次是公共文化服务与文明实践融合发展,推进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资源和服务,形成合力。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与教育融合发展,把公共文化机构建设成面向中小学生的课外教育基地。四是公共文化服务与乡村治理融合发展,把乡村文化建设融入乡村治理体系,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结合实际科学拓展旅游、电商、就业辅导等功能,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建设对乡村非遗保护和利用、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以乡村文化建设焕发乡风文明新景象,体现出乡风文明对乡村振兴的保障作用。
本文摘编自2021年3月24日《中国文化报》,原题为《<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指南》,有删改。作者李国新,系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图片来自网络。
识别二维码阅读原文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