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安康的驿站 参与文化的通途 乐享文化的家园 安康文化的词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旅资讯>动态联播 > 正文内容

“互联网+”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零距离——旬阳县文化馆数字服务探索与思考

作者: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来源:旬阳县文化馆发布日期:2020-11-06 08:31

“互联网+”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零距离
——旬阳县文化馆数字服务探索与思考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提出,要“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数字化和网络建设,提高数字化和网络服务能力”。

 

 大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较2018年底增长750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4.5%,较2018年底提升4.9个百分点。这部分民众在渴望得到文化休闲方面服务的呼声十分强烈。结合网民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互联网模式的持续创新以及线上、线下服务的加速态势,告诉我们,数字化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方向。

 

 县情实际需要,因历史原因目前旬阳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对滞后,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和探索“互联网+文化馆”的服务模式是我们当前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举措,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开展文化惠民服务,全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零距离”和“全覆盖”。

 

 

一、数字服务现状

 

 2017年,旬阳县文化馆正式注册“旬阳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设置三个板块,主要用来发布活动信息;2018年与中传文化科技(深圳)股份公司协议建成“旬阳县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设置八个板块,链接国家“国家共享资源库”和“教育资源库”,同时为各镇分馆设置链接端口,为建成数字总分馆奠定基础。2019年协议植入“艺术一刻钟”微课堂教学资源库。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叫停已经准备好的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倒逼旬阳县文化馆大胆尝试使用线上服务。

 

 

 一是组织开展“群星战疫”活动线上展演活动,成功推出“祈福祖国——旬阳县抗击疫情主题网络晚会”两场,观看人数累计达3.6万人次以上;

 

 二是组织开展抗击疫情主题文艺作品线上展播活动,共计推出文学作品40余篇、书画作品200幅、摄影作品400幅,音乐舞蹈作品11件,惠及群众达6.2万人次以上。

 

 三是启动“邀您相约 诗画旬阳”群众抖音大赛,目前已发布参赛作品53期。

 

 四是组织举办“石语禅心—旬阳县奇石根艺作品微展览”活动,推出展览20期、奇石根艺作品400余件。

 

 五是启动旬阳县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百姓微课堂”数字服务工作,共计推出共享课件112个,其中原创艺术培训视频65个,惠及群众超过7.1万人次。

 

 

二、数字服务优势凸显

 

 1.带来了新平台。与传统的场馆阵地服务相比,“互联网+文化馆”的数字服务是新载体、新平台、新阵地,是新时代新型的公共领域和社会联结方式。文化馆的设施场馆和活动场地是有限的平台,服务的范围和对象也是有限的,有些行动不便的群众还要受到的年龄、身体、天气、交通等因素的限制,而数字服务平台是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如果想参加文化馆的某个活动,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终端打开文化馆数字服务APP,就可以浏览平台上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咨询窗口、评论等方式进行交流互动,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文化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

 

 

 2.带来了新模式。“互联网+文化馆”创新了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能。一是文化馆公众号、数字服务平台、微信群等,不受工作时间和开放时间限制,随时随地打开电脑和手机就可浏览和互动。二是数字服务为每一位群众实现个性化的服务,可通过网上注册成为特定服务对象。三是提供文化活动新方式。可以借助数字平台,举办网上文学、摄影、书法、美术、曲艺、舞蹈等各个艺术门类的展示比赛,参赛者只需将作品到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就可以开展浏览、点赞、评论、投票等活动了。四是可以了解和反馈社会公众对服务的意见反馈和建议,更有利于文化馆进行工作思考,有针对性的改进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3.带来了新美学。文化馆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辅导群众进行文化艺术活动和审美体验,满足群众求知求新、求美求乐的文化需求。“互联网+文化馆”的数字服务平台让各种文艺形式以电子的方式呈现,面对屏幕和智能设备,可以欣赏文艺作品的视频、图片、文字以及互动交流,让群众在茶余饭后不受时空限制的享受文化服务,享受数字服务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审美形态。同时空间无限的平台为众多的文艺爱好者搭建新的展示平台,调动了全民创作、集体参与的热情,成为互联网新媒介下的新美学。

 

 

 总之,“互联网+文化馆”的服务模式,能够让文化资源更好的分享和流通,为文化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提高了可行性;省市县镇村通过互联网纵向、横向交流,使文化服务更趋向标准化;新平台的搭建实现了群众和文化馆的互动沟通,使文化馆的服务更加精准,互联网数字服务平台更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弥补线下人工服务不足和时长有限的弊端,同时更有利于镇文化站、分馆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宣传推广工作不到位,关注人数不足。群众对平台认识、功能和使用方面缺少引导,有效的宣传推广功能讲解工作不细,致使群众关注率不高,注册用户增长缓慢。虽然每年将数字平台的宣传推广作为各镇分馆和业务组考评任务,但仍然未能引起分馆馆长和业务人员的重视。

 

2.对互联网传播认识不到位,技术运用不足。一是认识不到位,文化馆工作人员思想保守、墨守传统,不主动使用现代信息媒介开展工作,从根本上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文化馆”这种数字服务的优势和特点。二是技术有限,没有全面掌握数字服务平台日常管护使用核心技术,对图片视频的拍摄和后期剪辑处理水平不高,文字采编能力提升空间较大。

 

 

3.服务形式单一,群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目前旬阳县文化馆的服务还依旧停留在单项输出服务阶段,还停留在作品上传、信息发布的阶段;线上培训辅导仅限于培训视频的播放,缺少老师与学员的互动;线上配送资源仅限于固有资源的预约配送,缺少个性化的定制,能够按照群众需要进行个性化服务的项目十分有限。上述原因导致用户群黏性不足,反馈渠道缺失,影响着数字平台的知晓度和认可度偏低,甚至部分关注被取消,日平均访问量不超过1000人,访问量不足影响了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4.数字资源储备不足,服务内容不够丰富。由于工作方向缺乏应有的前瞻性,历年来组织开展的各类培训、文艺展演、专题讲座、非遗视频资料等因多种原因未能留下珍贵的视频资料;采购的国家数字资源库中的资料与群众的需求有些脱节,只能满足借鉴需要;资源整合不够,文图博、电视台、自媒体资源尚且不能互通共享,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因为资源的不足导致服务内容缺乏,数字平台吸引力不足。

 


 

四、提升措施思考

 

 

(一)与时俱进,统一思想。数字服务平台是文化馆总分馆在条件受限(设施、设备、人才、经费)的背景下,做出的一项探索性工作,是解决旬阳县公共文化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抓手,也是县文化馆和镇文化站(分馆)在今后一段时间开展工作的重要平台,文化馆(站)工作人员、分馆馆长、民间文艺社团文艺骨干、基层文化管理员要与时俱进、统一思想、同心同向,充分理解建设数字服务平台的初衷,深刻认识数字文化服务的紧迫性,自觉宣传使用数字平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二)以人为本,内容为王。文化馆作为政府公益性事业单位,其首要职责就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服务意识和理念是首位的。数字服务的供给要尊重公众的需求,在组织策划数字服务产品之前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结合不同层次和内容的需求,以不同的文化产品、媒介和体验来满足公众的需要、需求和期望。各类数字产品要严把质量关,从选题、立意、形式、拍摄、剪辑、发布、互动、处理留言等各个环节务必做到细致入微,各负自责,确保平台推出的原创或者链接内容从政治性、群众性、普及性、艺术性能够相互兼容。

 

 

(三)人尽其才,用活资源。一是人才资源,一要培养活动现有本单位人才资源;二要调动和吸引社会人才力量,采取“志愿服务+购买服务”方式整合拉拢和购买服务。二是文化资源,一要整理深挖历年来各类文艺展演活动的声像图片资料,有选择的进行技术处理再运用;二要根据群众需求,利用旬阳地方特色文化自制一部分视频资料;三要购置或链接一部分国家现有的数字资源,作为自有资源的不足。

 

(四)夯实任务,宣传推广。各镇分馆、文艺社团、文化馆总馆所有人员都是“文化安康”“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宣传推广的公益大使,作为基层公共文化工作者、群众文艺骨干、公益文化服务的热心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宣传推广工作。要高度重视,正确认识数字服务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数字服务云平台以百姓需求为导向,以特色数字化资源内容为支撑,以打破场馆服务时空限制为基点,以信息发布和优质文化资源传播为重点,以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全力打造我县“互联网+公共文化”一站式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全覆盖。强化绩效考评,将平台推广使用情况纳入对各镇分馆年度绩效考评和星级社团的评定工作。

 

 

“互联网+文化馆”已经成为文化馆服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门户网站、数字平台等新媒体空间已经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首选。所以,文化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紧跟时代脚步,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为传播先进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担负起应有的文化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