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安康的驿站 参与文化的通途 乐享文化的家园 安康文化的词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旅资讯>动态联播 > 正文内容

李国新:从比较中看清文化馆高质量发展方向与路径

作者: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来源:文化在线 发布日期:2021-04-03 09:47


 日前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思考与讨论(第二季)”已正式开始。本季主要围绕当前和“十四五”时期文化馆行业发展面临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邀请行业管理者、专家学者、馆长和馆员,以主旨报告、话题分享、点评讨论等形式开展。

 

 在“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思考与讨论(第二季)”第二期中,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研究基地主任李国新以“推动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为主题,介绍了中国文化馆的发展现状和2021年中国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任务。

 

 李国新指出,要推动中国文化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比较中看文化馆发展现状和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任务这两大方面来分析。

 

 

 一、从比较中看文化馆发展现状

 

 李国新认为,将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与其他国家的文化服务机构作对比,从一系列数据上,可以看出文化馆在整个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发展水平和现况。

 

 01、文化馆与图博两馆的对比

 

 从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三馆的机构数量、从业人员、设施面积、经费投入、服务人次等数据的对比结果来看,李国新认为,文化馆总体发展水平呈相对滞后状态。在对比中,可以看到文化馆存在的优势:文化馆机构数量比公共图书馆略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从业人员占比最高,而且文化馆的人均服务成本最低。

 

 对比其它两馆,文化馆的短板在于文化馆从业人员少、人均面积小、人均消费低、服务总人次和人均利用次数低,而最大的短板则是设施面积小和经费投入不足。

 

 

 02、文图两馆分层级比较

 

 李国新还把图书馆和文化馆这两个最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进行了深入分层次的比较,通过对省级、地市级、县市级文化馆和图书馆的比较,发现了目前文化馆还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对文化馆和图书馆的分层级机构数量、从业人员、设施面积、经费投入、服务人次数据的对比,从省级、地市级、县市级各级文化馆和图书馆拥有的资源与服务效能的综合比较上看,文化馆总体上呈“倒挂”状态。省级、地市级文化馆拥有的资源与公共图书馆差距大,而服务效能差距相对较小。县级层面上,文化馆拥有的资源比公共图书馆略占优势,服务效能方面则公共图书馆略占优势。

 

 李国新还通过对“十三五”期间文化馆和图书馆的数据分析,得出了文化馆的发展态势结论:

 

 1、保障条件差距进一步拉大,服务人次差距有所缩小。

 

 2、省级和地市级文化馆服务效能改善明显,服务人次增长幅度超越公共图书馆。 

 

 3、省级文化馆开始进入快速、良性发展阶段。经费增长幅度超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超高速增长。

 

 4、县级文化馆优势不再,在经费方面:2018年县级文化馆总经费高于县级图书馆25%,馆均高17.5%。2019年县级文化馆总经费高于县级图书馆5%,馆均持平。在服务人次方面:2018年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两馆持平。2019年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人数首次反超文化馆。在从业人员方面:“十三五”期间县级图书馆增长2.7%,县级文化馆则减少了3.5%。

 

 

 03、与日本公民馆的比较

 

 在国际上,与中国文化馆性质功能最接近的是日本公民馆,通过对2018—2019年度日本公民馆和中国文化馆的设施数量、设置率、从业人员、讲座培训类次数和参与人次、活动类次数和参与人次、文化志愿者总数和占人口比、利用总人次和人均次等数据的比较,可知中国文化馆在整体上存在优势,差距也相当明显。

 

 从中国文化馆的设置率、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率、文化志愿者占总人口的比例等数据可知,中国文化馆的服务效率高于日本公民馆。在文化活动类方面,中国文化馆有明显的优势,此外在文化志愿者占总人口比例上,中国文化馆已经高于日本公民馆。

 

 但中国文化馆和日本公民馆在其它方面也存在差距。中国文化馆馆均覆盖人数不如日本公民馆高,呈现出总量大、人均低的现状。从业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人次比上,中国文化馆与日本公民馆也有明显差距。李国新指出,虽然中国文化馆文化活动参与率高,但从在室内开展的、提升知识素养的讲座培训活动参与率来看,中国明显低于日本。在人均利用次数方面,日本全国人均公民馆利用率为1.2%人次,而中国全国人均文化馆利用率则为0.56%人次。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比较,可以清楚认识到目前中国文化馆事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在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处于何种水平。李国新认为,既要看到中国文化馆的优势,也明确中国文化馆的短板,在未来中国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增强优势、补缺短板。

 

 二、四方面推动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基于以上比较结果,李国新认为实现中国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做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

 

 01、深化均衡发展

 

 李国新指出,要实现中国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就要从基础条件、根本措施、总分制改革深化文化馆均衡发展:

 

 基础条件:首先文化馆服务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水平要跃上新台阶。其次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从本质上弥补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短板,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再次要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建立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出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研究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部门标准,推动地方政府制定地方实施标准和目录。

 

 根本性措施:《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指明,对于向社会公布服务项目、支付类型、服务对象、质量标准、支出任务、牵头负责单位等工作,文化馆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到应有尽有、承诺必达。此外,还要将文化馆服务的内容、种类、数量、水平纳入地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落实人财物保障。

 

 总分馆制改革:总分馆制是文化馆组织体系的改革。截至2020年6月,全国2443个县建成文化馆分馆体系,占县域总数的86%。消灭“翻牌式”“运动式”总分馆。李国新认为要强化县级总馆建设,合理布局分馆,拓展分馆范围,延伸分馆触角。将人口集中、基础好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为覆盖周边的区域分中心,将具备条件、人口聚居村(社区)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基层服务点。

 

 

 02、推动品质发展

 

 李国新还提到,要实现中国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就要推动中国文化馆事业品质化发展。李国新认为推动文化馆事业品质化发展要从空间升级、服务升级、加强数字化服务这3方面进行:

 

 空间升级:1、文化馆空间提档升级。打造规模适当、布局科学,有特色、有品位、小而美、舒适化、嵌入式、数字化、智能化,业态多元、主题功能多样的公共文化空间;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融入社区生活、促进共建共享。

 

 2、将文化馆打造成为古今中外文化艺术作品的收藏中心、流通窗口、欣赏和学习基地,解决文化馆缺少基础性、常态化服务项目的问题。

 

 3、推广“文化驿站”模式,实现文化馆服务向社区、向百姓生活圈延伸。

 

 服务升级:1、做大做强全民艺术普及品牌(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工程)。

 

 2、推广“乌兰牧骑”式的城乡服务案例;提升广场舞、“大家唱”活动、乡村村晚品质。

 

 3、培育高粘性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艺术“社群”。

 

 4、推广艺术沙龙、手工艺作坊、创意市集、街区展览、街头艺人、街舞、小剧场话剧、草根明星大赛、嘉年华活动等。

 

 5、提炼开发文化IP,探索文化馆文创产品体系建设。

 

 6、推动各地设立全民艺术普及月,鼓励举办全民艺术节。

 

 

 加强数字化服务:1、搭建数字化平台,实现国家公共文化云和地方云对接。

 

 2、增加数字资源总量、丰富样态、提高质量。加大微视频、艺术慕课等数字资源建设力度;改造现有数字资源,适应移动互联环境下新媒体利用。

 

 3、网络直播、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小活动,大传播”。

 

 4、发展数字化、智慧化、大众化实体体验空间,加强数字公共文化场景建设,引入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业态。

 

 

 03、坚持开放发展

 

 李国新认为,要坚持中国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开放发展,增强中国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加大政府购买机制、方式,推广“文采会”模式,促进供需对接。稳妥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存在人员缺乏等困难的县级特别是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场馆,可根据实际,为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惠民服务搭建平台,通过政府委托社会力量运营整体场馆或部分项目的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

 

 

 04、促进融合发展

 

 李国新认为要拓宽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进一步促进文化馆的融合发展。首先要促进文化馆服务与文明实践、旅游公共服务、学校美育等方面的融合,还要促进区域性文化馆服务的融合。此外,李国新还建议,要推动公共文化机构融合,组织文博图美非等公共文化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功能融合,提高综合效益。李国新强调,还应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文化馆服务与乡村振兴的融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