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中国美丽乡村平利城乡,文化惠民像阳光一样照耀城镇山村,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无缝对接百姓,春风化雨般成为老百姓的生活新常态:广场上,歌声激荡,舞步翩跹;农家书屋里,求知若渴的身影成为乡村里靓丽的风景;一台台群众文艺演出,点燃了城乡百姓的文化激情……
近年来,平利县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统揽,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特色文化品牌,紧跟全域旅游发展步伐,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坚持活动乐民、产业富民、机制惠民,推动了文化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全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明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文化保障和智力支持。文化惠民的灿烂阳光,正温暖着越来越多群众的“心房”。
“文化旅游驿站”塑造惠民服务新名片
傍晚时分,忙完一天的农活,长安镇梁家桥村二组村民屈艳总要到村委会里的文化旅游驿站看书。屈艳是村里的绞股蓝、茶叶种植能手,她告诉记者,文化旅游驿站里有各式各样的书籍,其中就有她特别爱看的科学种植书籍。通过学习,她改良了栽种茶树的技术,也爱上了读书。在文化旅游驿站既能看书,还能收看科教电视节目,丰富了学习的途径,也增长了致富本领。
夜幕降临,长安镇枣园村小广场传出阵阵动人的旋律,结束了一天的劳作,村民们正踩着节奏尽情地舞蹈。“‘文化旅游驿站’真是好,让我们跟城里人一样有个娱乐的地方,我们的业余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大家一起看书、看电影电视、打篮球、跳广场舞,感到人都亲了。”今年65岁的村民庐金兰谈到如今村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笑得合不拢嘴。
从2016年开始,平利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立足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持续加大文化旅游扶贫力度,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原则,在全市率先建成了11个镇32个行政村和高速公路出入口文化旅游驿站,为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增添了一抹亮色。结合各村群众实际需求,设置了公益电影放映墙,配备了农家图书、广场舞器材、群众乐器、旅游导览图等设施,每天早上10点到晚上8点开放,每个文化旅游驿站落实了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将女娲文化、茶文化、地方民俗文化贯穿于文旅项目建设全过程,县上以驿站为载体先后开展了各类文化惠民活动300余场。
在346国道长安段,记者看到文化旅游驿站设有文化墙、图书室、休息区、文化宣传、旅游导识、手机加油站等设施,不仅给群众提供了舒适安全的休息场所,也为平利百里文化长廊建设增加了一道新的亮点。文化旅游驿站成为平利乡村一景。不少外来游客看到村上丰富的文化生活,感慨平利乡村的环境美,环境中的人更美更幸福。
一个个文化旅游驿站的相继建成投入使用,让文化惠民春风吹进了乡村田间地头,文化旅游驿站建设完成后形成了346国道、平镇、岚镇公路环线区域性的文旅活动阵地,促进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多元文化交流,满足社区和村镇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民众提供文化娱乐、休闲学习健身功能,村民们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中拥有了诗和远方,成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
文艺演出点燃群众文化激情
3月8日,正值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人潮如织,热闹非凡,平利县第四届“二月二”龙头节祭祀大典暨民间文艺演出在此火热上演,观众在家门口享受了一道美味绝伦的民俗文化大餐。
由150余人参演的锣鼓队、双龙队、狮子队、踩莲船、竹马舞、连钱舞、贝壳舞、腰鼓队等民俗节目接连登场,轮番表演,引来观众和村民驻足围观欣赏。秦楚农耕文化园广场上彩旗招展,全场高奏雅乐,万人肃穆,恭读祭文后行公祭礼,主祭人依次敬香,司仪宣布礼成。在场观众自由上香,祈愿家人健康平安、万事顺意。游览农耕文化园展馆,体验平利女娲文化、历史古迹、农耕文化以及当地民俗文化。
春回大地,嫩芽吐翠,又是一年采茶季。3月30日,2019中国·平利“茶之旅”文化旅游节在长安硒茶小镇正式拉开帷幕。去年,首届中国最美乡村·平利“茶之旅”文化旅游节活动成功举办,受到社会各界以及游客朋友们的广泛好评。2019中国最美乡村·平利“茶之旅”文化旅游节延续热度、精心筹备,活动全面升级,汉唐古风迎宾、《茶乡情韵》实景演出、秦巴婚俗体验、平利秦汉古茶、女娲新茶、绞股蓝等特色农产品展销、龙头篝火晚会、桃花溪“寻宝”等活动异彩纷呈。《茶香情韵》是由本地茶农自行创作、演出的大型陕南茶乡原生态民歌情景剧。这是茶文化和农耕文明的传承与现代演绎。整个演出融合了当地民歌、采茶、制茶等民俗场景,109名茶农以茶园为“舞台”,真实的展现出茶农们朴素、真实的风情。本次“茶之旅”文化旅游节持续至5月,每周末及法定假日,多种文化旅游活动持续上演。
开幕式后,众多游客纷纷走入茶园,呼吸着漫山遍野的清甜茶叶香,静静感受这里的茶文化。呼吸着茶香弥漫的新鲜空气,造访美丽乡村平利之春,感受真挚朴实的民俗文化,一场惬意的心之旅,就犹如茶仙们在云端相会啜饮。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游女娲故里寻根问祖、品富硒绿茶畅饮人生、赏美丽乡村回归自然。
夜色正浓,曼妙如诗。山城平利女娲文化广场上,建有4根女蜗文化柱,上面雕刻着四幅反映女娲文化,以女娲传说为主要内容的巨型浮雕。周围镶嵌着传统的十二生肖汉白玉浮雕,广场北面是青少年活动中心,广场南端是巍峨挺拔的五峰楼,与对面五峰山遥相呼应;广场四周是花坛草坪。主体广场的中央有一个音乐喷泉,黑色的天空是平利县女娲广场音乐喷泉最好的幕布,一排排、一圈圈水柱配合着音乐的节奏,时而散开,时而聚合,时而温柔袅袅,时而一柱冲天;在广场四周内,市民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尽情歌唱美好幸福的生活。
该县以服务提质为抓手增添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活力,办好“春茶韵”“夏清凉”“秋养生”“冬过年”的一年四季主题文化旅游活动,着力打造“县城-大贵-洛河-八仙-广佛-龙头村-长安”平利美丽乡村游内环线,大力发展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等乡村旅游特色文化,打造包装一批经济实惠的特色文化旅游“大礼包”,提高美丽乡村游“卖点”;探索建立景区网格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一张导览图、一部宣传片、一条欢迎短信、一个微信平台、一本集邮画册、一支导游队伍”的六个一服务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文化旅游市场执法,以优质的服务提升游客的“回头率”。与此同时,送文化活动常年开展,春节元宵系列活动、社区文艺调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四季不断,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城乡居民参与面越来越广,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文化服务成果共享重实效
进入暑假以来,窗明几净、凉爽舒适的平利县图书馆成了人气旺地。走进位于月湖南路文化旅游活动中心的图书馆,馆内藏书8万多册,内设阅览区、图书区、期刊区、少儿区、电子阅览区、教育培训区等多个功能分区,室内凉爽、安全、舒适的环境和充足的图书,成了假期市民及学生读书看报与避暑纳凉的绝佳去处。
据平利县图书馆副馆长刘芳介绍,为全力抓好免费开放、阅读推广工作,县图书馆积极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更好地服务读者,也呼吁更多市民能够走进图书馆,加入阅读行列。
连日来,酷暑的热气没有消磨平利县文化馆众多演职人员的热情,他们正紧锣密鼓地排演平利弦子腔《柜中缘》。8月份,该剧组将代表陕西赴江苏昆山参加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向全国人民充分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利弦子腔”。
平利县文化馆馆长陈尚忠告诉记者,在县文化馆,常年活跃着一批民间班社乐团的老艺术家,他们除了在馆内排练汉调二黄和平利弦子腔,还面对城区不同层次的老百姓免费带徒授艺,代表县上参加中、省、市各类活动,屡次斩获大赛业余班社的演出金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走进平利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馆,一股浓浓的责任和担当气息扑面而来,严肃的环境,客观的历史,图文并茂地呈现中国共产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更增添了观众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在建党98周年前夕,6月28日,平利县全体县级领导在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守初心、担使命、沉一线、战脱贫”主题党日活动,一位领导在参观完平利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馆后,情不自禁地表示,把主题党日活动放在“初心馆”,让人记忆犹深,触动很大。
平利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馆有学习金句、观看专题片、讲解党史、新思想小测试、对标先进典型自我评估、重温入党誓词、专题组织生活会等部分。在主题教育馆,观看《廖乾五》专题片、回顾党的光辉历史、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一年多来,吸引来省内外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300余个团队20000余人次前来参观,唤醒入党初心、强化使命担当、继续拼搏奋斗。在“党风、政风、家风”教育中心,参观了纪检监察组织监督执纪模拟场景,回顾了优秀共产党人廉洁奉公、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在“好人”馆,现场了解了平利好人事迹,为好人点赞,学好人。
在平利县城月湖南路,“中国好人”王友珍、“省级道德模范”郑永庆、脱贫攻坚自强励志典型杨存香等“好人”、道德模范、自强励志典型的照片和事迹被展示在路边灯箱上,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这些孝老爱亲、自强励志的感人故事,反映了当前新民风“诚孝俭勤和”建设工作成果,时刻激励着群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平利县好人馆和好人路的建成,凝聚了向上向善正能量,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县城文明程度、县城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让文明和谐的新风尚在美丽乡村荡漾,使平利更美丽、社会更文明、群众更幸福。
随着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在平利文化广场、公园、镇级文化馆和乡村文化驿站等公共场所,夏日的高温依然无法消减市民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热情,看书、跳舞、唱戏、打太极、下象棋……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成了平利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些文化生活就像公共文化建设中的毛细血管,让政府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乡村的“最后一公里”,为老百姓打开了一扇通向文化服务于民普惠于民的大门,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极大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平利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副局长陈政对记者说,该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乡村行”活动,用送戏下乡的形式将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文艺节目送到群众当中。同时结合脱贫攻坚宣传工作,组建多支文艺小分队深入百姓庭院、田间地头开展文艺演出、政策宣讲活动,真正做到文化惠民,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