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安康的驿站 参与文化的通途 乐享文化的家园 安康文化的词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数字资源>非遗宝典 > 正文内容

非遗传承 —— 《手工两掺面》

作者: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来源:旬阳县文化馆发布日期:2020-08-03 09:12

在位于秦巴之地、汉水之滨的陕西省旬阳县,气候温润,特产丰富,民间美食众多。而有一种传承了近千年的,被人们称之为“两掺面”的食物,尤为当地人所喜爱,在旬阳当属面中之王了。

所谓“两掺面”,就是用小麦面和豌豆面两种面掺合在一起而制作的面食。小麦人们普遍都认知,豌豆属豆科植物,在秦巴山区普遍种植。豌豆富含纤维素、维生素C,营养丰富,通便利肠,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可见多食豆类食物具有很多好处。“两掺面”称得上是杂粮巧作、粗粮细作,也是一种健康有益的食品。

“两掺面”制作方法比较简单,但也有一定的讲究:

一是“合面”:将两种面按一定的比例掺合在一起,具体比例按其口味下,一般是小麦面多于豌豆面。将两种面放入土法烧制的瓦盒中,逐步加入凉水,经过充分搅拌后,使其揉合在一起,面团水份不能太大,要求稍硬一点儿。醒一至两个小时,期间还要揉捏两到三次,至面光、盒光、手光。

二是“擀面”:当地一直沿有手工制作,将合好、醒好的面团用木擀杖、木案板人工擀制,擀制的面要求薄厚均匀,然后按照食者的要求切成宽条或细条、或片状均可。

三是“下面”:将擀好、切好的面下入沸腾的水中,猛火烧开一至两道,捞入碗中,加入做好的噪子,配上自制的各种辣子和蒜苗、香菜、大蒜等佐料即可。调制好的“两掺面”,豆香、酸香味扑鼻,入口柔韧筋道、酸辣可口,令人食欲大振。

这种面食必须用酸菜浆水作噪子,别的菜无法代替,这也是两掺面的独到之处了。浆水酸菜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所发明的,盛行在汉江沿岸的许多地方。最初,人们发明了酸菜是用无法言说的苦日子所泡出来的,但久日久之确成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成为了人们的生活所爱和家中必备食品。浆水酸菜制作材料广泛、方法简便,萝卜缨子、芥(gai)菜、野油菜、芹菜等蔬菜和山野菜均可用之。经过开水烫至六七成熟后,装入陶罐或坛子里,加入浆水母子,夏季过夜即酸,秋冬季节一个礼拜左右即可。浆水要常吃常换,不能久泡。其菜微黄、水青白、味酸香,食之具有生津开胃、健脾溢气等功能。而这种浆水噪子的酸味与两掺面的香味有机结合,食之绕梁三日、回味无穷。旬阳人爱吃酸菜由来已久,有“旬阳人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的调侃。现在,酸菜两掺面在汉水沿岸的许多地方广为食用,在旬阳城里大小餐馆随叫随到,专营酸菜两掺面的面馆遍布城乡。

酸菜浆水两掺面历经千年却依然弥久历新,成为旬阳人餐桌上的主食,它以其独有风味和悠久的历史承载着旬阳人对美好而简约生活的追求,在旬阳地方饮食文化中举足轻重。“两掺面”是一种地方特色美食,也是地方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碗普通的两掺面,品尝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简约、一种包容和接纳。愿旬阳“两掺面”永远飘香,愿地方传统特色饮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名垂千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