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毛尖生长在以紫阳县为中心的汉水中上游大巴山区。紫阳毛尖历史悠久,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紫阳毛尖名为“金州茶芽”,被列为唐代贡品。到清朝时期,紫阳毛尖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每年初春,朝廷就有征茶的信票传入。
紫阳毛尖茶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第一步是采摘鲜叶,每年春分后采茶,采摘后用竹篮或背篓装鲜叶。第二步是摊晾,采回的鲜叶立即用竹子编制的筛进行摊晾,待水分稍微散失。第三步是用铁锅杀青,锅温烧热至160℃—180℃,投放鲜叶2.5公斤左右,先用手翻炒,锅温升高后,再用木杈连续翻、捞、抖,炒至叶色翡翠深绿,叶软如棉,发出清香时立即出锅,在竹制或藤制的簸箕中簸动茶叶,降温剔杂。第四步是初揉,先将杀青后晾凉的茶叶放在干净的石板上,双手抱团似的旋转揉捻,先轻后重,待茶汁外溢时改慢翻转轻揉,至叶子成条即可。第五步是晒干,又叫初干,将初揉茶坯均匀抖散晾至四五成干。第六步是渥堆发汗,这是紫阳毛尖制作过程中最为独特的环节,即将晾晒茶叶堆积起来,上面盖上竹席或土布,进行30—40分钟的渥堆发汗,待茶叶回润均匀再度变软。第七步是紧条提毫,将半干茶坯握在手掌中,两手向不同方向旋转揉搓,使叶子翻卷成条,显露白毫,这是毛尖造型的关键工序。第八步是晾干。方法同初干,晾至含水率在6%左右,手捻茶叶能成粉末或细脆粒即可。最后是干茶过滤,将干茶放入筛中,每次以2~3斤为宜,将干茶碎末漏出。
紫阳毛尖以“香高、味浓、耐冲泡、回味香甜”而蜚声海内外。紫阳也因盛产紫阳毛尖成为“中国名茶之乡”。
紫阳毛尖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