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关于政协安康市四届五次会议第311号提案的复函
章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保护传承”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在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推进非遗市场化转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实施非遗带动工程。一是依托非遗项目,挖掘当地文化内涵,打造包装文化旅游景点和项目,涌现了石泉县中坝作坊小镇、岚皋县非遗小镇“巴山样子·杨家院子”、镇坪县巴山腊味小镇、汉滨区火龙小镇等一批以非遗为核心的文旅融合样板。二是启动实施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单位和基地创建工作,认定三批共30家单位为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单位)。三是实施“非遗扶贫工坊”建设。培育非遗就业工坊26家,其中省级非遗就业工坊9家,国家重点扶持非遗就业工坊2家,非遗就业工坊在增加脱贫户就业、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成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搭建非遗产品展销平台,扩大非遗产品线上销售。一是在市扶贫空间设立“安康市非遗相关产品销售中心”,与陕西消费帮扶商城、京东·中国特产安康馆等综合网络平台合作,为安康非遗相关产品生产企业提供代销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入驻安康市扶贫空间共19类近百种非遗产品,年销售额超千万元。二是借节庆平台,扩大非遗产品宣传。2019年、2020年连续两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非遗宣传活动主会场设在安康市,期间进行非遗宣传展示及非遗产品现场展销,两届非遗日期间,我市非遗就业工坊和相关企业等20余家单位、60余项非遗产品参与,线上、线下营业收入合计达800余万元。同时,依托龙舟风俗非遗项目开展的安康龙舟节已成功举办21届,成为安康对外靓丽名片。
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同时,也存在您所提到的非遗市场化转化程度不高,政府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良性非遗发展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您所提的4条宝贵建议,在今后推动非遗活态保护中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推进非遗市场化转化。结合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和《安康市加快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制定实施《关于艺术非遗支持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中心城区为重点,覆盖各县区核心区域,以我市特色文艺节目、地域民俗、非遗项目等文化资源为依托,加强与购物、美食、交通、娱乐、体育的有效衔接,以高品质的文旅产品助力夜间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深入挖掘戏剧、曲艺、音乐等非遗资源,开展系列惠民文艺演出。组织非遗传承人在一江两岸进行非遗项目展示体验及产品销售活动,在提高非遗知识知晓率的同时,提升非遗经济。
(二)建设安康市非遗展示体验中心及汉调二黄展示体验中心。一是在安康市文化传媒产业园及旅游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有效嵌入非遗展示、销售、体验、互动等功能,凸显全市非遗项目、传统手工艺人,进行非遗项目的现场展示,互动体验及销售。同时搭建网上非遗相关产品销售平台,进行线上非遗产品展销;二是做好汉调二黄展示体验中心项目建设。目前,汉调二黄展示体验中心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下一步我们将加快项目可研、规划批复等工作,力争项目早日实施落地。
(三)加大对非遗工坊支持力度。一是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在核心景区景点开展非遗走进景区活动,组织导游、景区工作人员学唱汉调二黄、紫阳民歌等,并邀请班社和院团在景区核心区域进行经典剧目演出,在游客服务中心、购物场所展销非遗文创产品;二是举办非遗工坊培训班,提高从业者传习技能,培训网上平台建设及销售技巧,指导非遗产品研发;三是积极争取资金扶持。指导县区包装非遗产品研发、非遗工坊建设等项目,积极对接市上和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扶持。
(四)深入挖掘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潜能。以非遗为内涵,提升乡村文化旅游节品牌,重点加强石泉疱汤会暨非遗年货节、非遗购物节等系列非遗展示销售、宣传推广活动的策划举办水平,在各大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扩大曝光率与知名度,形成非遗消费高潮和非遗乡村节庆活动品牌。
非遗活态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关键是走向大众,融入生活,市场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和手段,市场化能让非遗快速落地、转化,走进千家万户,今后我局将会加强研究,再添新举措,加快非遗市场化、产业化步伐。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安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2021年9月29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艺术非遗科 335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