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简报(第19期)

时间:2020年01月22日09时26分 作者:公共服务科

本期目录:

【热点要闻】

·副市长杨淼调研指导文化旅游工作

【创建动态】

·我市25家“安康阅读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成开放

·安康:备足“文化年货”,让城乡群众畅享“文化年”

【媒体看创建】

·华商报:安康打造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热点要闻】

副市长杨淼调研指导文化旅游工作

  1月9日,副市长杨淼带领市政府办、市文旅广电局负责人赴紫阳县调研指导文化旅游工作。紫阳县县长陈莲,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宗军参加调研。

  杨淼来到蒿坪镇蒿坪村和蒿坪社区,城关镇青中村,县图书馆、县文化馆、东来书院、富硒茶陶博物馆等地了解公共文化服务配套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情况,观看社区文化社团表演,现场查看了一江两岸环江休闲文化长廊、东城门文物保护、老城区文创街区改造、亲水广场等文化旅游项目规划。

  杨淼详细深入地了解了紫阳县近年来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对于紫阳县坚持“旅游+”发展理念,构建全域旅游体系,打造紫阳“大山大水大自然大自在”文化旅游品牌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和赞赏。

  杨淼指出,2020年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利用好“山水硒、茶歌道”特色资源优势,按照自身规划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在公共文化服务、传统文化传承、精品旅游景点打造、旅游产业发展等领域做出特色、做出亮点,为2020年示范区创建评审验收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

  杨淼要求,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套,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培养专业文化人才队伍;要充分挖掘本地文化价值,培育文化产业,促进茶旅文旅产旅城旅融合发展;要保护弘扬发展优秀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科学布局文旅项目格局,构建功能性、特色性、服务性文化旅游新格局。

【创建动态】

我市25家“安康阅读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成开放

  我市以建设书香安康、推广全民阅读为目标,以优化全民阅读设施环境为核心,多措并举,聚集合力,截止2019年底,25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成开放,初步形成了具有安康特色的“安康阅读吧”阅读服务体系。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的阅读资源,便捷的文化服务,“安康阅读吧”已经成为广大市民享受阅读服务的最佳选择。

  “安康阅读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是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安康特色阅读服务体系的主要载体。围绕建成覆盖中心城区重点区域和县城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网络体系目标,制定出台了建设方案,落实了建设任务,明确了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一是统一标准,规范服务。按照规划布局、搭建平台、建设标准、服务规范、图书配置、标识体系“六统一”的要求,借鉴温州城市书房建设经验,结合安康实际,制定我市自助图书馆建设、管理与运行标准,统一名称,规范操作,高效运行。二是狠抓落地,稳步推进。多方协调一批临街便利、人口集中、环境安静、配套完善的公产房先行建设示范性自助图书馆,逐步吸引企事业单位注入房产、资金,形成共建共享、富有活力的建设格局。三是配套资金,强化保障。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原则,市财政共下拨资金1160万元,用于激励引导各方面积极参与建设。四是典型示范,全面铺开。由市图书馆负责,市级先行建设了4个“安康阅读吧”,引导县区观摩学习,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快速带动了县城“安康阅读吧”建设。

  “安康阅读吧”陆续建成开放,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中省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中省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市人大、市政协有关领导先后多次调研指导建设工作。省文旅厅专家组对我市“安康阅读吧”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新华社记者夜访中心城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并做图文报道。中国文化报在我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专题报道中,向全国介绍了“安康阅读吧”的建设情况。陕西日报、华商报等媒体多次从不同角度报道我市以“安康阅读吧”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全民阅读服务情况。

安康:备足“文化年货”,让城乡群众畅享“文化年”

  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我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安排出炉,全市推出130余项、500余场文化活动,充足的“文化年货”,丰富的文化大餐,确保全市人民过一个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文化年”。

  文化活动从2019年12月底持续到2020年2月中旬,覆盖全市12个县(区)。届时,文艺演出、民俗展演、书画展览、文化讲座、电影展播、灯谜竞猜、趣味运动会、登高踏青等活动将相继开展。

  1月2日,首届“我要上春晚”安康市文艺社团优秀节目展演,拉开了全市元旦春节期间文化活动的序幕。精品文物交流展、博物馆里过大年、“最美民族风”民俗摄影展,让文化年增添历史感;全市同读一小时、“你看书,我买单”读者荐书、“我的寒假研学”征文活动,让文化年充满书香气;“群艺之声”新年晚会、迎春安康版画展、民间文艺社团特色节目展演,让文化年洋溢民俗味。

  尤其是“2020安康市少儿迎春晚会”、“幸福年·最安康”2020年安康市春节联欢晚会在刚刚落成的汉江大剧院举行,与这5万平米的“白色大钢琴”,完美绽放精彩的地方特色文艺精品,开启了我市文化设施与旅游活动融合发展新时代。

  此外,各县区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将集中开展县区春节联欢晚会、乡村春晚、“百姓大舞台”文艺演出、“万副春联送农家”春联义写、书画摄影作品展览、民间社火展演、“元宵节”花灯手工制作暨灯谜竞猜等系列文化活动。

【媒体看创建】

安康:打造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编者按:2020年1月3日,《华商报》对我市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做专题报道,全文如下:

  日前,在第四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期调度评估中,安康市位列西部城市第二名。近年来,安康市以保障人民群众文化“双基本”为目标,聚焦“补短板、调结构、求创新、提效能”关键问题,以创促建,改革创新,初步构建起符合安康实际、具有安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新建一批公共文化设施

  自获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安康以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县区创建文化先进县为载体,高标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6年,“汉剧兴市”创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命名;2018年,以西部第一的成绩获得第四批创建资格,中期调度评审位居西部第二,2020年将迎接国家验收命名;全市有8个省级以上文化先进县,其中汉滨区、旬阳县连续蝉联国家级文化先进县称号,文化先进县创建达标率80%,位居全省第一。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安康市建立和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和市、县区政府“一把手”负总责的组织领导机制。

  目前,汉江大剧院、安康美术馆、安康非遗馆、安康科技馆即将投用;新建安康体育馆、工人文化宫开工建设;“安康阅读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成投用25个;汉水生态博物馆群建成开放18个,村史馆建成50个;市、县区图书馆和文化馆设置率100%,上等级率91%。市图书馆改造提升和白河县图书馆迁建工程启动。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建成100%;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16个示范镇、32个示范村(社区)创建。改造提升广播电视发射台站10个,电视综合覆盖率99%,便民广播综合覆盖率96%,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

精准对标提升效能 标准化服务扎实推进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成后,安康市围绕文化场所“活动搞起来、资源活起来、服务优起来”的目标,精准对标提升效能。

  为了让“活动搞起来、资源活起来”,文化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实现了“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常态化。以文艺精品创作奖为引领,繁荣艺术创作,精品文艺作品推陈出新。新创民歌剧《闹热村的热闹事》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汉调二黄大戏《半云榜》入选省级重点创作扶持剧目,脱贫攻坚长篇报告文学《绿满秦巴》出版发行,每年新创作各类文艺作品千余件,一批具有安康文化标识的文艺作品在中省获奖。

  “服务优起来”则具体表现在推动标准落地。市、县(区)政府全部公布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制定并实施了《安康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服务标准》,标准化服务扎实推进。在扫除服务盲区方面,安康市依托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施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三个一”项目(每村、社区“组建一支文化社团、开展一项非遗传承、组织一台常态化文化活动”),着力提升“最后一公里”服务效能。

  以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奖”评选为抓手,培育了一批公共文化服务新品牌,面向全社会的“新民风讲习所”、面向贫困人群的“文化小康行动”、面向老年人的“艺养天年”、面向青少年的开笔启智“开笔礼”、面向农村妇女儿童的“公益文化春风行”、面向留守儿童的“留守儿童版画艺术培训”、面向游客的“文化旅游驿站”等一批服务项目形成品牌效应;以中国安康汉江龙舟文化节为载体,“我要上龙舟节”成为城乡群众的“梦想舞台”;以中心城市“文化大本营”工程为示范,形成了安康“百姓大舞台”“汉水文化大讲堂”“地方文化大展览”等深受群众欢迎的服务项目。市图书馆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全民阅读工作先进单位”。

  在文旅融合方面,培育了石泉中坝“七十二坊”、岚皋巴山非遗小镇等一批文旅消费示范基地,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和镇坪腊肉制作技艺等非遗产业助脱贫效果显著。在全市探索公共文化设施景观化、机构导游化、活动旅游化融合发展。“文化安康”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全市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建成投用;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建设加快推进,“地方史志”“陕南民歌”“汉调二黄”等一批数字文化资源项目陆续开放。

吸引社会参与共建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为了吸引社会参与共建,安康市制定实施《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基本建立,实施了公共演出、全民阅读、有线电视、汉江大剧院托管运营、基层服务人员等一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通过政府扶持、结对帮建,全市扶持培育各类文化社会组织1200余个,每年开展文化活动万余场次,服务群众300余万人次,形成了“班社活、群文兴”社会化格局。

  为了激发创新活力,安康市积极探索,开展了“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实践探索和课题研究。推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启动了市级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市群艺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组建了理事会,制定了《章程》,建立了相关制度。务实推进县域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建成县区文化馆总馆、图书馆总馆各10个,建成文化馆分馆94个,图书馆分馆97个。开展“乡村文化理事会”改革试点,在32个村(社区)组建了乡村文化理事会,围绕公共文化服务“末梢”变“前段”,探索镇村以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方法和路径。

  据安康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安康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发展不均衡、保障不达标、效能待提升等问题。下一步,将坚持“立足安康实际、硬件保底达标、软件争创优秀、打造富有安康特色的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样板”创建思路,落实“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经费投入倾力而为、示范创新尽力而为”创建措施,围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突出“补短板、调结构、求创新、提效能”四大重点,完成规定指标,打造示范样板,力争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命名。

版权所有: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办公地址:安康市汉滨区滨江大道1号建设大厦  邮编:725000
电话:0915-3358100  邮箱:ankangguangdian@163.com  
备案编号:陕ICP备19009470号-2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4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