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简报第9期

时间:2019年05月13日17时45分 作者:公共文化科

本期目录:

【热点要闻】

•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全面启动

•我市2019年“清风颂廉”送戏下乡巡演活动拉开序幕

•我市“4•23”世界读书日活动亮点纷呈

【创新案例】

•旬阳:总分馆制建设普惠广大群众

【创建动态】

•白河县、宁陕县图书馆荣获2018年省级图书馆联盟“先进集体”称号

•我市着力打造“新民风讲习所”服务品牌

•我市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志愿服务

【文旅融合】

•平利:加快文旅融合发展 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他山之石】

•胸中万卷江山意 秀外慧中浔阳城——九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亮点纷呈



【热点要闻】

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全面启动


  近日,我市正式组建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制度设计课题研究专家组,这标志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原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蒋惠莉任主任,西安文理学院研究馆员、陕西省公共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段小虎任副主任,成员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处室负责人、部分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库成员和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相关领导组成。主要任务是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和制度设计课题研究提供咨询和指导,全程参与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重大规划和政策制定,审议制度设计研究成果。为高质量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充分发挥学术引领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强化示范区的科学性、创新性、引领性,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专家组也同时组建。由西安文理学院研究馆员、陕西省公共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段小虎任组长,全省知名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专家参与。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战略部署和创建工作要求,围绕安康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探索符合安康实际、彰显安康特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理论、新模式,为安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为全国同类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示范。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前期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充分协商,结合安康新民风建设创新实践,决定聚焦我市乡村公共文化治理这一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新民风建设统领乡村公共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制度设计”研究。课题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分五个阶段完成。




我市2019年“清风颂廉”送戏下乡巡演活动拉开序幕


  4月22日晚,由市纪委监委、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主办,各县区纪委监委、文化和旅游广电局承办的“清风颂廉”送戏下乡首场巡演在旬阳县金寨镇举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田沐臣观看了演出。

  一个半小时的精彩演出,将廉政文化与新民风建设紧密结合,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小品、独奏、快板、表演唱等表演形式,内容紧贴党风廉政、扫黑除恶、脱贫攻坚,紧贴安康市情实际,极大丰富了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生动有效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

  廉政文艺宣传队将分赴全市十县区和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瀛湖生态旅游区巡演,每个县区至少演出两场以上,着力探索打造廉政文化下基层安康模式。




我市“4•23”世界读书日活动亮点纷呈


  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安康市隆重举行了 “4•23”世界读书日暨全民阅读启动仪式,表彰了100个“书香家庭”及520名“研学之旅”征文获奖作者,发布了《全民阅读倡议书》和《“书香家庭”建设倡议书》,举办了安康诗词朗诵、地方文献展读、《公共图书馆法》展览等系列活动。

  4月23日,汉滨区举行了第十届“三秦书月 书香汉滨”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届“书香家庭”评选表彰。区直有关单位、各镇办文化站负责人及江北小学师生参与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宣读了《汉滨区第十届“三秦数月 书香汉滨”全民阅读活动实施方案》《全民阅读倡议书》。仪式结束后,汉滨区少儿图书馆还组织进行了现场赠书及优秀书刊现场展阅活动。

  世界读书日当天,石泉县举办了2018年度“优秀读者”“书香家庭”表彰暨2019年全民阅读启动仪式。活动表彰了2018年度10位“优秀读者”和8个“书香家庭”,“优秀读者”现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与会人员交流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旬阳县在世界读书日举办了“三秦书月 书香旬阳”全民阅读启动仪式暨“倡导全民阅读 助力脱贫摘帽”经典诵读活动,拉开了旬阳县2019年全民阅读活动序幕。启动仪式上,旬阳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向20名贫困家庭学生代表捐赠了图书和文具。

  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镇坪县在政府广场隆重举行“4.23”世界读书日暨全民阅读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有关部门负责人宣读了《全民阅读倡议书》,倡导以阅读启民智、扶民志。活动表彰命名了9个镇坪县首届“书香家庭”获奖家庭,活动组织方为获奖家庭各赠送了一套地方文献,获奖代表作了发言。

  4月23日,白河县举行了“2019年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暨推进示范区创建朗诵会”。县上各级相关单位负责人、当地群众共1000余人参加活动。启动仪式上宣读了《全民阅读活动倡议书》,表彰奖励了构朳初中及小学2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县新华书店还向构朳初中和小学捐赠了图书。






【创新案例】

旬阳:总分馆制建设普惠广大群众


  旬阳县坚持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创新推行县文化馆、图书馆“两馆”总分馆制建设,把优质公共文化资源服务向基层下沉延伸,不断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效能,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事业发展建设成果。

  旬阳县委、县政府自2016年以来,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先后制定印发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特别是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中,大胆创新,积极推行县文化馆、图书馆“两馆”总分馆制。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委宣传部分管领导、县文广旅游局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两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领导小组在县文广旅游局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统筹“两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两馆”总分馆制建设中,旬阳县将分馆建设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紧密结合,努力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按照分步推进,稳步实施的工作原则,将“两馆”分馆建设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同步进行,在2016年底首先完成镇级分馆建设,2017年村(社区)服务点建成率达到70%,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最终在全县21个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立分馆,在305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点,形成文化馆以“统一网点布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数字服务、统一效能评估”为主要特点的总分馆服务体系。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联合编目、统一检索、一卡通用、覆盖城乡的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县305个镇、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

  按照“有阵地、有制度、有活动、有人员、有保障”的要求,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该县各镇按照建设标准提供场地用房,充分发挥“两馆”免费开放资金和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公益岗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作用,形成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在人员保障上,采取“统一招聘、县镇管理、镇村使用”的管理模式,面向社会招募21名社会文艺人才,与镇上签订聘用合同,由县文广旅游局下发聘用通知,任命为各镇分馆馆长兼镇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员,为村(社区)分馆服务点、村级文化服务中心聘用管理员305名。在经费保障上,由县财政每年拨付208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两馆”分馆人员工作补助,镇级分馆馆长每年补助2万元,村(社区)文化管理员每年补助0.2万元,每年为各镇安排文化工作经费5万元。在机制保障上,建立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动态检查评估机制,并将“两馆”分馆建设工作纳入县对镇文化宣传及精神文明建设年度考核体系,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奖惩兑付。




【创建动态】

白河县、宁陕县图书馆荣获2018年省级图书馆联盟“先进集体”称号


  4月9日,全省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培训班暨2018年度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工作会在神木召开。我市白河县图书馆、宁陕县图书馆荣获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2018年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汉滨区少儿图书馆姚茹、石泉县图书馆吕根木荣获联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近年来,白河县图书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文献资源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持证读者、流通册次、流通人次逐年提高,为建设书香白河,助推示范区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宁陕县图书馆创新阅读推广形式和内容,以“绿都文友读书会”为载体,围绕“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宁陕”这一主题,通过征文比赛、经典诵读等形式推广社会阅读,同时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局着眼,不断改善馆内设施、环境,为全县人民打造了环境优美、氛围温馨、服务便捷的阅读空间。




我市着力打造“新民风讲习所”服务品牌


  近日,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印发了《安康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办新民风讲习所”的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办“新民风讲习所”工作正式启动。

  “新民风大讲堂”以践行“诚、孝、俭、勤、和”为核心,与“扶贫扶智”“道德评议”“移风易俗”相结合,开展“新民风解读”“新民风故事会”“家训家规分享”“传统文化传播”等讲习活动。我市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将在场馆适当区域,设置“新民风讲习所”空间,建立新民风大讲堂师资资源库,邀请专家学者、在岗干部职工、退休干部职工、道德模范、乡贤、志愿人士参与新民风讲习活动,并将其纳入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队伍。

  方案要求市、县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每年举办“新民风大讲堂”不少于10次;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每两年举办“新民风大讲堂”不少于5次。同时,“新民风讲习所”活动将纳入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奖评选范围,对于特色鲜明、实效显著的讲习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和推广,适时命名一批“新民风讲习示范单位”。




我市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志愿服务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公共文化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化,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和文化权益,我市积极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富有活力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全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搭建文化志愿服务平台、构建文化志愿服务保障体系三项工作目标,我市将以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革命纪念馆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为平台,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广泛吸引志愿者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发展壮大文化行业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市、县(区)、镇级所有公共文化设施将至少各建立一支管理规范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招募一批文化志愿服务人员、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机构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体系。





【文旅融合】

平利:加快文旅融合发展 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平利县实施全域化大景区发展战略,突出项目建设、服务提质、宣传营销、政策扶持四个重点,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建设中国最美乡村。

  平利县紧扣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年度任务,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描绘全域旅游“新蓝图”,将女娲文化、茶文化、地方民俗文化贯穿于文旅项目建设全过程,启动文化大厦建设和岚镇、平镇路境内沿线文化旅游驿站建设,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 308 省道公共文化服务长廊建设,推行“两馆”总分馆制建设,深入推进“一镇一年四场”和“一村一年一场”演出服务,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按照“全域旅游构架,景区景点引领、风情小镇搭载、生态产业跟进”的总体思路,以“一城三线八景”为重点,开工建设正阳康养小镇一期工程,启动桃花溪二期工程和天书峡5A级景区创建,打造一批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建成巴山大草甸入口标识,力争马盘山AAA景区创建达标,确保芍药谷开园运营,提升完善龙头旅游村、长安茶镇服务功能,实现文旅深度融合,打造“诗和远方”目的地。

  围绕巴山风光游、茶乡风情游、人文景观游,以服务提质为抓手增添全域旅游发展活力,着力打造“县城—大贵—洛河—八仙—广佛—龙头村—长安”平利美丽乡村游内环线,大力发展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等乡村旅游特色文化,打造包装一批经济实惠的特色文化旅游“大礼包”,提高美丽乡村游“卖点”;探索建立景区网格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一张导览图、一部宣传片、一条欢迎短信、一个微信平台、一本集邮画册、一支导游队伍”的六个一服务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文化旅游市场执法,以优质的服务提升游客的“回头率”。

  以宣传营销为载体,打造全域旅游特色品牌,带动旅游消费凝聚旅游市场人气。突出“游女娲故里、品平利硒茶、赏美丽乡村”的县域旅游形象定位,统一形象包装、统一宣传培训、统一营销推介,办好“春茶韵”“夏清凉”“秋养生”“冬过年”的一年四季主题文化旅游活动,坚持走出去举办一到两次宣传推介会,加大西安、安康、湖北客源市场广告投放,加强与同程、携程等主流网站的合作,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平台、主体化的宣传推介格局,推动“美丽乡村游”持续升温,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品牌影响力。

  平利县坚持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全域引领,以政策扶持为保障,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环境。出台了《加快民宿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注重利用市场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旅游产业,做精旅游住宿、做强旅行社业、做优旅游餐饮,持续优化文旅市场环境,努力营造“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浓厚氛围。


【他山之石】

胸中万卷江山意 秀外慧中浔阳城——九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亮点纷呈


  2015年,九江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在赣北大地席卷而起。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干劲,主动作为,积极进取。7月18日,在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部)验收第一环节一一制度设计课题评审会上,九江的示范区创建制度设计研究课题获得全国中部地区第二名。


  构建文化服务新平台


  近年来,九江市级重点工程投入空前,先后投入15亿元建成市博物馆、文化馆(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投入近5亿元新建周敦颐纪念馆、九江租界博物馆、琵琶亭公园、非遗展示馆,改造提升市图书馆、市民俗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县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先后投入近40亿元,建有15家文化馆、15家图书馆、19家博物馆(纪念馆)、10家美术馆和40家数字影院,成功构建了文化服务新平台。

  市级文化设施已形成“八馆一院”,即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民俗馆、租界博物馆、周敦颐纪念馆、非遗展示馆和艺术剧院的新格局。县级化基础设施步伐加快,全市14个县(市、区)均建有文化馆、图书馆,配置率达到100%。基层文化场所逐步完备,全市227个乡镇、9个街道均建有独立的综合文化站,按照“十个一”标准进行建设,设施配备率、功能完备率均实现100%;2100个行政村(社区),有80%以上按照“六个一”标准进行建设,建成了面积达到200㎡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提升文化服务新效能


  2013年,九江市主动策应国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的文化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文化惠民的生动实践,推出了九江“八个一”文化亲民工程项目,即一个讲座、一个展览、一个舞台、一个沙龙、一个网站、一张报纸、一份刊物、一套丛书,并以中部地区第一的成绩获得国家示范项目创建资格。2015年,经过两年的创建实践,又以中部地区第二的成绩通过国家验收,开启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征程。示范项目获得成功,为九江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夯实了重要的前提基础,极大提升了文化服务新效能。

  注重拓宽文化服务的对象群体,推行了“五送五进”,即送图书、送演出、送电影、送展览、送讲座和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的文化惠民活动,配备流动图书服务车,实现借阅证一卡通和图书通借通还,并通过图书漂流、“文艺大篷车”、山区文化扶贫等形式,实现文化服务群众“零距离”。市文化馆推出了“七彩九江”文化服务八大版块,即文艺大篷车、百姓剧场、百姓大舞台、夏季艺术周、童乐八里湖儿童嘉年华、书香长廊、《七彩九江》杂志、文艺社团联盟,既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又通过点单、预约、预订等人性化举措,真正做到“你想看,我来演”,直接把公共文化服务送达城乡每个角落中、送到人民群众的家门口、送进老百姓的心坎里。2017年,全市组织送文化下乡7703场次,自办文体活动7936场次,农村电影放映30170场次。


  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2017年12月1日,大型本土历史剧《濂溪先生》在文化艺术中心上演。这部由九江人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让人眼前一亮。

  近年来,九江市因地制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先后创作编排了儿童剧《寻找》、专题片《中国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小品《面对》等一批优秀作品,并积极参加第六届江西艺术节、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等重大赛事,荣获一等奖20多个。其中,合唱《农忙时节》等2部作品获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油画《网系列》作品获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庐山市西河戏《决战鄱阳湖》等3个项目入选省文艺创作与繁荣工程。尤其是创作的综合材料《衣系列》两幅作品首次在台北展出、《原乡系列》作品赴法国普罗旺斯展出,实现了九江对外文化交流的突破。

  结合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乡风文明建设,坚持立足于“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精心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服务示范县、特色民间艺术乡(镇)、特色文化村。九江市修水县的“书法之乡”、瑞昌市的“剪纸之乡”连续三次以上蝉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深入实施采茶戏普及工程、剪纸普及工程、戏曲普及工程、书法普及工程、诗词普及工程,九江2017年荣获“中华诗词之市”称号。广泛开展非遗项目展示、民间戏曲展演、“九江文化讲堂”系列讲座、大美九江《九派诗会》诗词征集、百名小学生诵读经典诗词等系列活动,有效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机结合,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通过深入实施“八个一”文化亲民工程、提升了“寻庐”文化品牌,开展“文化九江•书香寻庐”系列活动、提升了全民阅读活动品牌,组织“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广场文化活动、提升了“魅力九江文化广场”活动品牌,推出低票价或免费让市民少花钱甚至不花钱走进剧场享受高雅艺术、提升了“百姓剧场•雅俗共赏”文化活动品牌,丰富“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提升了“七彩九江•文艺大篷车”延伸服务品牌,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提升了“修河之波”艺术节等区域文化活动品牌,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双井之春”“庐山之夏”“浔阳一家亲”“南山欢歌”“千人同跳一支舞”等文化活动特色品牌,极大地推动了全市文化发展的繁荣兴盛。

  同时,还注重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集聚效应,在国有院团改制的基础上,将原市歌舞团(含京剧团、越剧团)、话剧团与群众文化艺术馆合并,组建了市文化艺术中心,与市文化馆融为一体,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注重把群众文化、专业剧团、非遗传承和剧院运营四项功能融为一体,既盘活了场馆设施,又优化了人才资源,同时培育激活了九江的文化市场,探索出了一条专业艺术与群众文化相结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今日九江,一幅“浓墨重彩描绘华章”的美丽画卷灿然呈现,一曲“以文化人普惠民生”的新时代壮歌訇然奏响。


版权所有: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育才路113号 邮编:725000
电话:0915-3358100  邮箱:ankangguangdian@163.com  
备案编号:陕ICP备19009470号-2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4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