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2017年文化建设十件大事
(一)安康获得国家示范区创建资格
我市作为陕西推荐申报的唯一城市,在文化部、财政部召开的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评审会上,以西部第一、全国第三的优异成绩,成功获得创建资格。
(二)文化设施高标建设
汉江大剧院主体竣工,香溪书院落实了建设用地,安康美术馆完成了概念性规划,岚皋县文化艺术中心开工建设,汉滨区、旬阳县文化综合体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平利县等6个县区实施了图书馆改扩建项目,新建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05个,万人拥有基本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478.72平方米。
(三)文化惠民效能凸显
中心城市“文化大本营”工程开展各类文化服务1227场次,服务群众420余万人次,工作经验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交流;广播电视媒体开办文化服务栏目7个、播出331期。“全民共建新民风·精神脱贫奔小康”文化扶贫演出2155场次,“广电扶贫·宽带乡村”工程为贫困户安装有线电视2.27万 户。“我要上龙舟节”县区特色文艺节目展演活动展演节目1100个,服务群众30余万人次。
(四)文艺创作再攀高峰
重点支持创作文艺精品17部,扶持创作项目25个。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上,新编排5台大戏参评参演,《街灯》《风雨赵家楼》获 “文华剧目奖”;4部作品参加陕西省群星奖决赛,《汉江船夫曲》荣获“群星奖”。《汉水安康》获评全国优秀纪录片;12件美术作品入展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闹热村的热闹事》剧本获得中国文联资助项目,电影《美丽的桑园坪》、专题片《秦巴汉水紫阳春》在央视播出。
(五)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文化产业投资和在库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性收入同比大幅增长,新增各类文化经营主体150余户,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30亿元,规上文化企业突破100家。
(六)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推进
“汉水人文生态博物馆群”建设持续推进,全市政府、行业博物馆累计达18个。建成天一城市广场“文创民俗街区”“陕西风情园”2个非遗保护基地和6个非遗保护示范单位,扶持80余项非遗项目市场化转化。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文博衍生产品链条不断丰富。安康博物馆在第三届广州文物博物馆版权博览会上,摘得优秀文创产品传承奖和最佳人气奖。
(七)文化交流影响广泛
首倡发起并举办的“南水北调中线城市文化联动”活动,有6省市15个城市200余名代表参加,得到国家文化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支持肯定。成功举办鎏金铜蚕与安康开放发展论坛,彰显了安康历史文脉,塑造了安康对外开放新形象。
(八)安康龙舟节转型升级
第十七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文化节突出独特性、融合性、创新性和参与性,回归了传统,回归了群众,连续举办了10项大活动、40项子活动,规模之大、持续之长再创新纪录,赢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广泛好评和关注。
(九)机制创新稳步推进
安康博物馆、市图书馆、“藏一角”博物馆和石泉县图书馆等8个县区“两馆”组建了理事会。启动了以同城一支执法队伍为重点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旬阳县、汉阴县探索实施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旬阳县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被列入全省试点。
(十)文广系统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正式挂牌
完善提升了在大东山安康电视转播台建成的市直文广系统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并正式挂牌。教育基地以实物、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再现大东山几代人创业、守业和二次创业的奋斗历程,大力弘扬 “以苦为乐、以台为家、以干克难、以为为荣”的大东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