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简报第7期

时间:2019年03月18日13时20分 作者:公共文化科

本期目录:

【热点要闻】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我市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机构编制落实到位

【创新案例】

•汉阴县:创新用人机制 补齐基层文化队伍短板

•白河县:融合多重元素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创建+”模式

【创建动态】

•全省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培训班在旬阳县举办

•我市举办“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安康博物馆: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2018年度创建任务圆满完成

•白河县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暨培训会

【他山之石】

•上海嘉定区:重塑文化新格局 打造文化新品牌



【热点要闻】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安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长赵俊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古西城文化园、汉江大剧院、安康美术馆等项目,新建镇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09个。精心筹办“鎏金铜蚕”与开放发展论坛、第19届汉江龙舟节等活动。培育文化企业孵化器,推进“馆企对接计划”,助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聚焦重大题材,打造文艺精品。推动实施“汉水人文生态博物馆群”建设和“振兴繁荣汉剧”工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扶持力度。推动瀛湖“三线”文化小镇建设,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亮点。

  报告还将“文化安康创建工程”列为“八项民生工程”之一,要求:完善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设施功能。建设村史馆(社区博物馆)50个、中心城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20个。新创大型剧(节)目3部、小舞台文艺作品50个。策划实施全市示范性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10个。




我市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机构编制落实到位


  我市出台县区机构改革方案,镇(街道)统一设置“四办两所三站一中心”,其中单设了“公共事业服务站(文化站)”,这标志着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机构编制得到明确。

  在2015年县镇机构改革中,我市按照省上要求,将镇(街道)文化站机构撤销,原有人员并入社会保障所,导致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有站无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严重缺位,基层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需求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次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公共文化职能,通过整合和优化职能配置,将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与公共服务站合并设立,实行“一班人马、两块牌子”,有利于发挥镇(街道)有限人力资源的聚合作用,有利于提升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有利于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创新案例】

汉阴县:创新用人机制  补齐村(社区)文化队伍短板


  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中,汉阴县结合本县实际状况,多部门协作,创新推出“一人多岗”的村(社区)文化专干工作机制,补齐了村(社区)文化人员不足的短板,弥补了公共文化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

  汉阴县为全县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名女性文化专干,文化专干即要负责村(社区)妇联工作,也要兼顾做好基层文化服务工作。文化专干人选通过村(社区)委员会推荐,镇党委政府审查,县财政局、县文广旅游局和县妇联审核等程序最终确定,县级财政给予每位文化专干每年5000元工作补助。

  为督促文化专干认真履职尽责,汉阴县统一制作村(社区)文化专干公示牌向群众公示,并制定村(社区)文化专干工作职责、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建立文化专干服务台账,对文化专干实行半年一考核,对考核合格者定期发放工作补贴,对履职不到位、工作拖沓的文化专干及时进行调整更换,切实使村(社区)文化专干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白河县:融合多重元素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创建+”模式


  白河县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结合县情实际统筹谋划,积极探索“创建+”模式,通过把乡村振兴、新民风建设、脱贫攻坚扶贫扶智等元素融入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出了一批有温度、接地气、符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服务项目。

  该县通过发放“免费服务联系卡”“一张演出征求意见表”“一张群星相约邀请函”等多种方式了解百姓文化需求,并根据回收意见统计策划,打造出“群星有约”“周末有约”“少儿诵读达人秀”等一批引领风尚、传承民俗民风的文化服务项目,这些文化服务项目既有民俗汇演,也含读书交流,在全县推广以来,8万余人次参与其中。“群星有约”是其中最具品牌的文化服务项目,它以县文化馆为主阵地,文艺社团和广大文艺爱好者等群众应邀参与。此项活动的开展,为白河储存文艺节目、回馈社会和文化惠民提供了有效的服务链接,该项目被省文化厅评为免费开放品牌服务项目;在白河县的村落社区,还活跃着一支由行业代表、先进模范、扶贫队员、文艺骨干和基层群众等组成的理论宣讲队伍,他们通过“理论宣讲+文艺下乡+百姓故事+现场互动”的宣讲模式,融合文化惠民演出、“三下乡”和“五项教育”及新民风建设等活动,以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小节目演绎大变革,小角色反映大担当,增强基层文化活动的感染力、传导力和渗透力,截至目前该宣讲团已在白河村、社区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000余场次,直接受众7万余人次,使文化服务落地生根,创建工作深入民心,被中宣部评为“2018年度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创建动态】

全省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培训班在旬阳县举办


  3月12日全省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培训班在旬阳县举办,来自全省各市(区)县群艺馆、文化馆馆长以及旬阳县21个镇分馆馆长80多人参加了本次培训,青海玉树、新疆奎屯的文化馆长前来观摩学习。

  本次培训为期两天,分别从专家授课、实地考察和交流发言三方面进行。陕西省艺术馆馆长助理、研究馆员穆平潮为学员们解读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总分馆建设相关政策;重庆大渡口区文化馆馆长、副研究馆员郑启超结合大渡口区总分馆建设的成功经验详细讲解了总分馆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培训期间全体学员实地观摩了旬阳县文化馆棕溪镇分馆建设情况;安康市旬阳县文化馆、西安市高陵区文化馆、韩城市文化馆、渭南市临渭区文化馆、神木市文化馆、汉中市西乡县文化馆做了总分馆制建设经验交流,与会人员共同探讨了总分馆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旬阳县积极探索“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服务点”的文化馆、图书馆“两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逐步形成县、镇、村(社区)三级文化网络体系。特别在组织领导、政策措施、人员经费、机制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举措,不断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效能,推动全县总分馆制建设进程,普惠广大群众。2017年,旬阳县被省文化厅确立为全省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试点县。






我市举办“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为不断促进全民学习,建设书香安康,市文旅广电局、市妇联启动“书香家庭”评选活动,活动时间定于3月15日至4月20日,评选范围为在本市居住一年以上的家庭。活动可采取组织推荐、社会推荐、家庭自荐的方式,参选家庭必须具有浓厚的书香氛围,家庭成员有较强的读书意识并拥有明显的学习效果。“书香家庭”将于4月23日命名表彰。




安康博物馆:扎实推进创建工作2018年度创建任务圆满完成


  安康博物馆认真对标创建任务,积极夯实创建责任,扎实推进创建工作。馆内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和任务分解表并下发到各部室;通过开展活动标准化建设,完善服务流程,延伸活动内涵和服务范围,持续打造品牌服务项目,“博物馆里过大年”“我和博物馆有个约定”“博物馆夏令营”等特色主题活动品牌化加速形成;在馆企合作方面,与西安两家企业先后协作,设计制作了《时间都去哪儿了》等4个展览,约8万人到馆参观;安康博物馆加强与团市委、安康学院等组织机构的志愿服务合作关系,制定《志愿者章程》等管理制度,组建一支相对专业固定的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队全年为观众义务讲解800余次;创建工作中,安康博物馆进一步完善本馆网站服务功能,加强网站内容建设,在网站发布展览和活动信息56条。2018年,安康博物馆接待观众20余万人次。9月,该馆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白河县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暨培训会


  3月15日,白河县召开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暨培训会。会议通报了全县2018年创建工作,对2019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对创建工作进行了业务培训。会议要求全县各级相关部门要扎实深入推进创建各项工作,加快完善文化设施、补齐硬件短板、丰富文化活动、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发挥示范作用。要夯实责任狠抓落实,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强化督查严格考核,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坚决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他山之石】

上海嘉定区:重塑文化新格局 打造文化新品牌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打造特色,上海嘉定区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进一步扎实保障基础服务,进一步大力推广试点成果,进一步全力营造共建氛围,努力把嘉定建设成为有特色、显亮点、出实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淳朴善良的嘉定人民传承着“教化嘉定”的精神。而今天,嘉定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又将为嘉定文化增添充满亲和力的生活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记录和证明着嘉定社会文化发展的进程,让每一位百姓都能收获在“嘉”的幸福感,为现代公共文化的新发展翻开新的篇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给予了我们坚定发展文化、推进文化建设的方向。新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该怎么建设?

  自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嘉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文广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嘉定区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引领,对标上海文化品牌要求,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标准化和数字化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末梢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模式,加强“中国曲艺名城”示范效应,形成嘉定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惠民、以文化人,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制定“烹调”标准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嘉定区作为上海西北部的文化高地和长三角地区的文化重镇,拥有6个区级文化设施,12个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设施、2个街镇分中心设施,250多个居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场馆,以及“我嘉书房”、百姓书社、周末书房、民办博物馆等百余个基层文化服务延伸点,区域、人群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和需求也存在差异性。嘉定区作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率先尝试建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以《嘉定区标准化引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为课题,全面推广建立“以规范管理为核心、以便民服务为目的”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希望以标准化工作为核心,使“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实现从经验化管理向标准化管理和服务的转变,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能级和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以期通过示范区创建拿出优秀成果,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2017年以来,嘉定区起草制定了近400个覆盖区、镇、村三级及延伸服务点的《嘉定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形成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该体系共含264项标准,其中由嘉定区自主制定的201项,约占标准体系的76%,包含通用基础标准29项、服务保障标准87项、服务提供标准148项,对公共文化的服务提供、运行管理、质量控制、评价改进,以及安全、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标准沉淀。目前,这项工作已被国家标准委列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并于2018年7月验收。

  在此基础上,嘉定区还努力参与地方标准制定,让公共文化的嘉定经验走向上海、走向全国。2017年11月,由上海市文广局提出、嘉定区文广局主要起草的《公共数字文化平台服务规范》已通过地方标准的立项审核,成为2017年第三批上海市地方标准修订项目。此外,今年年初,嘉定区作为上海市首个获得区级标准发布权的区县,将《公共文化服务规范 公共图书》《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布局建设要求》和《社区(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及管理规范》三项标准纳入嘉定区第一批区级标准,并于7月1日起在全区实施,有力推动了嘉定的公共文化建设。


  定制文化“菜单”  创新传播方式


  “文化嘉定云”是嘉定区在全国率先建成的基层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以全新的理念,综合应用现代技术,通过“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运作模式,用科技打破公共文化服务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整合嘉定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提升嘉定“一站式”文化服务的内涵。

  “文化嘉定云”以市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精心打磨,三期改版,形成了文化活动、场馆预订、文化众筹、文化社团、网上书房、文化e家、数字展馆七大服务板块,极大地满足了公众的文化需求,最大限度地给予市民参与文化活动的便利性和公平性,大大激发了市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提升了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获得感。

  由于打通了区级之间、区镇两级各文化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嘉定云”使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了“资源整合优化、服务一口对外”的姿态,不仅方便了市民获取文化服务,也打破了以往各自为政的壁垒,让各文化单位拧成一股绳,在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又在宣传力、影响力方面获得了社会效益最大化。

  将嘉定区各单位的文化服务统一晒到网上,数量、质量、服务优劣一目了然,公共文化服务也有了竞争的平台,促使各单位更加重视阵地服务,更加关注民声民心,开动脑筋开展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实、更优,效能更高。

  “文化嘉定云”注重需求导向,因地制宜,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群众文化需求的分层化、多元化趋势,转变以往“一刀切、统一配”的供给方式,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既全力保障对社区、乡镇等基层群众、特殊群体的普惠性供给与服务,又对象化地满足新型产业人才等的多样化需求,延伸、拓展了服务末梢,定点对位,精准服务。

  “文化嘉定云”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领域产生了很强的示范效应。截至目前,“文化嘉定云”平台共发布6700余场文化活动预订,发布票数30余万张,拥有用户15余万名,日均访问量超过30万次,取得明显成效,为百姓带去了更为高效便捷的文化服务,获得了文化和旅游部及专家、业界和市民的普遍认可。


  推出家常“美食”  实现定点对位,精准服务


  嘉定区积极开展全区居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点创建工作,以今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提升4500个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为抓手,以“全面达标、打造品牌”为要求,聚焦全区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加强配送,全年向每个居村配送文艺演出、文化讲座、艺术导赏、公益电影、图书等项目。同时,嘉定区针对居村级的资源直接配送到村民组一级。

  开展文化走亲活动,鼓励街镇级团队将优秀节目送到相邻街镇的居村,而本街镇的居村之间也组织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开展文化走亲演出活动。开展文化轻骑兵巡演,从全区500多支优秀群文团队中遴选出80多支团队组成文化轻骑兵,以小分队的形式,将舞蹈、戏曲、音乐、曲艺等资源送到居村,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精彩的节目。开展一级团队展演活动,将优秀节目送到相邻街镇的居村,将不同特色的演出、展演资源送给每一位居民。目前,嘉定区街镇之间、居村之间开展的演出、展览、讲座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阵地的内容。

  2018年,针对居村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嘉定区还开展了区公共文化四级配送大会,与上海市优质的社会文化主体开展合作,通过“文化嘉定云”进行报名、投票,共吸引了140家社会主体、513个项目参与。开展配送交流线下展示活动,结合线上展示市民打分、线下市民满意度测评与各级专家进行项目评审的情况,通过综合评定形成嘉定区公共文化资源配送目录,由基层单位点单,将优质公共文化资源精准配送到百姓身边,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嘉定区深入挖掘居村资源,推进居村“文化嘉园”建设以及居村“示范点”创建工作,在广泛深入推进居村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工作的同时,积极打造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品牌,力求将居村级“示范点”打造成硬件设施特色化、布局合理化、服务标准化、品牌优质化的高品质综合文化活动室。


  丰富文化“餐桌”  打造“不闭馆”阅读天地


  面对上海文化品牌的建设要求,嘉定区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中,不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按照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的发展思路,深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以“我嘉书房”为切入点,主动查找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空白点,补齐全空间和全覆盖的服务短板。

  “我嘉书房”是24小时开放、以社会化合作模式运营的多功能、自助化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点,已纳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服务系统,与全市公共图书馆实现文献通借通还。同时,以“文化嘉定云”为平台提供场馆预订服务,市民可结合自身实际需求申办“阅读沙龙”“微型展览”“新书发布会”等阅读交流活动;引进“勤诵书画学堂”“艺术大课堂”等优质市级品牌项目,打造“周周有讲堂,月月有提升,季季有情怀”的阅读推广系列活动。

  “我嘉书房”不仅是交流品读、亲子共读、静谧自读的服务区域,还是嘉定各街镇的文化服务品牌名片。嘉定区立足街镇实际,既有设施高端、设备精良的“高大上”服务旗舰店,更有契合区域实际、主题鲜明、亲民便捷的“小而精”的特色服务点。比如,南翔镇书房(安居广场)以传统文化和数字阅读为特色,安亭镇书房(安亭新镇)定位于生活艺术化,人文艺术类图书和亲子绘本活动广受市民欢迎;外冈镇书房(邻里中心)以田园牧歌为主题藏书6000余册;嘉定工业区书房(金融谷),以金融、中西文史哲、亲子绘本三大主题图书为特色,营造悠闲舒适的文化园区氛围。

  “我嘉书房”作为上海市首个以政企合作模式运营的24小时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点建设项目,探索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实践的新路径,既有效融合了政府和社会的公共文化建设资源,将社会化合作的形式从硬件建设的无偿支持,拓展到服务运营的常态协作,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嘉定区是拥有近800年历史的“人文嘉定”,也是一座宜业宜居的新城。“我嘉书房”兼具24小时自助图书室、社区文化空间、市民科创实践基地、志愿者自治基地等功能,具有灵活性与功能性,为营造全区氤氲的“文气”夯实了设施基础。

  “我嘉书房”用精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将图书馆开到百姓家门口,丰富了市民的文化“餐桌”,让市民在“全域书香城市”中收获精而美的公共文化享受和体验。目前,嘉定区内已建设完成10个“我嘉书房”;另有多个正在开展建设工作。“我嘉书房”建设已纳入今年嘉定区政府实事项目。


  烹制“特色菜”  曲艺名城引领示范


  近年来,嘉定区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沪书、上海说唱、评弹等曲艺门类作为群众文化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打造以嘉定故事、上海说唱、评弹等为主的海派曲艺高地,在领军人才培养、团队活动、后备队伍培育、基层文化服务、重大活动参与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并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

  自2017年以来,嘉定区先后建成区文化馆曲艺基地、区总工会职工曲艺基地、安亭镇“中国曲艺之乡”基地、嘉定新城(马陆镇)“老乐汇”曲艺基地、上海顾竹君说唱艺术中心南翔基地、上海评弹团“乡音书苑”江桥镇基地、“菊园老茶坊”曲艺基地、嘉定工业区“企民星”曲艺创作基地8个区级曲艺基地主阵地,14个街镇级曲艺基地,35个村居曲艺文化站,街镇级曲艺基地实现了全覆盖。同时,积极开展承办上海市少儿曲艺大赛、上海市“我们的家园”故事创作比赛、上海市少儿沪语故事广播大赛等重点曲艺赛事,形成了“嘎嘎三胡”百姓故事会、“过过瘾头”故事团队展演等群众性曲艺品牌活动。

  打造西云楼“嘉定区非遗传习基地”,以曲艺形式为市民讲述老上海的故事,进一步传播、研讨、深挖海派文化内涵。积极探索戏曲曲艺进校园、非遗文化进园区的活动方式和供给途径,多措并举地将曲艺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结合,深入推动传统文化在校园、社区、部队、企业、商圈中进行宣传并推广。

  2017年12月,经中国曲艺家协会等调研评审,嘉定区成功创建为中国曲艺名城。今年4月,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嘉定区“中国曲艺名城”称号。作为全国第4个“中国曲艺名城”,嘉定区以健全的曲艺文化阵地、充足的曲艺人才储备、丰富的曲艺文化资源、多元的曲艺共建模式,奠定了嘉定曲艺文化在全国的示范、引领地位,成为嘉定又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版权所有: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地址:安康市汉滨区育才路113号 邮编:725000
电话:0915-3358100  邮箱:ankangguangdian@163.com  
备案编号:陕ICP备19009470号-2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4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71号